蘋果即時政策的勞資對話(第九期/本期焦點)

文/林靖堂 採訪報導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分別於1/15與2/16分別宣布兩波共11家獨立媒體與雜誌媒體合作。然而,於此同時《蘋果》因一則名人女兒找到兩百元的「新聞」,讓早在去 (2013)年即開始積極佈局的《蘋果》網路即時新聞,再次引發內容與基層媒體工作者勞動權的爭議。

對於《蘋果日報》即時新聞政策所造成的內容質量與勞資爭議,《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與《蘋果日報》基層媒體工作者各有立場。本文針對此兩項爭議,採訪勞資兩造,讓外界一窺台灣傳統媒體即時新聞政策下的問題。

即時新聞點閱率 社方不能不重視

首先外界對於《蘋果》即時新聞質量的質疑,陳裕鑫認為《蘋果》即時新聞目前每日出稿量不會比每日日報出刊總則數多,《蘋果》紙媒每日將近七、八百則新聞,而即時新聞一天僅約四、五百則。陳裕鑫宣稱,他並非要求記者每日則數,身為社長個人從未要求,因為如此對品質無幫助。報社對記者的要求,只有 自動自發、憑熱情做事,因此即時新聞的刊登與否,由記者判斷,大事多發小事若非重要則可省略。

若此,為何出現歐陽妮妮兩百元新聞?陳裕鑫解釋是《蘋果》娛樂新聞慣以輕鬆詼諧的方式。《蘋果》對新聞的處理方式,大事件以作大規格處理、小八卦以八卦新聞手法處理。

陳裕鑫指出,《蘋果》是商業媒體,一定會重視點閱率,但不會特別刻意為了點閱率處理類似兩百元的新聞。他說,一個商業媒體不可能不重視點閱率,若不重視點閱率就不會有廣告。《蘋果》投入大眾化市場就是因為希望擁有獨立財源,不因此向政治或政黨低頭。

承認即時增負擔 若不走將有危機

進一步說,《蘋果》希望能在網路世界的自由市場獲取廣告,因此需要點閱率,不過並不會因為追求點閱率,不去處理大是大非的東西。他說,新聞呈現不見得在於好不好看,但若不重視銷路、點閱,屆時可能財源上就不會是自由市場的自由產品。

關於記者因為即時造成工作量的改變,陳裕鑫承認的確會增加記者工作負擔。過去日報記者的工作習慣為白天採訪、傍晚寫稿,現在則是重大事件發生後,即希望能夠趕快傳進來,如此作法肯定會增加負擔,但紙媒緩步衰退的趨勢無可否認,若不能走出另一條路,報社前景將有危機。

即時工作量超載 基層記者吃不消

在《蘋果》社方乃至於各大媒體紛紛積極展開網路即時新聞之際,無不聽見記者圈內同業對於即時新聞的抱怨,《蘋果》的基層工作者難以倖免。
本文所訪的《蘋果》記者指出,長期以來平面媒體工作者工時超長早為常態,時常一早就到新聞現場採訪,深夜截稿降版也不敢關手機,工作加上待命時間動輒超過14小時,甚至 嚴格來說是24小時都不敢怠慢。

這位蘋果記者說,過去至少在採訪空檔可以找時間塞兩口便當、呼吸幾口新鮮空氣,勉強撐過日復一日的高壓工作。但自從去年《蘋果》開始衝刺即時新聞以來,編輯部同事面對不斷增加的工作量,逐漸吃不消。

他表示,一方面是工作和待命時間不斷延長,另一方面更是因採訪空檔全被即時新聞填滿。採訪行程還沒開始要先預發稿,採訪中要電話回報,活動結束後蹲在路邊打開電腦傳稿。打完了即時戰爭,隨即繼續 補問紙媒所需的稿件和角度,工作時間,變成紮實的14小時。
他說,以往每天可以尋求空檔的休息時間,現在已全部被即時新聞填滿,更別說碰到重大新聞,以往一口氣採訪完後再發稿,現在是事前要預發、到現場要發、隨著新聞進行繼續發、活動結束仍要處理,發到天昏地暗。

不只勞動條件差 垃圾也能上新聞

除了勞動條件之外,對即時新聞最大的質疑恐怕仍是新聞品質。

這位記者指出,過去許多辛苦跑回來的新聞擠不上版面,現在都有在網路上露面的機會。但許多原本該丟進垃圾桶的資訊開始一篇篇登上網路,況且,為了衝新聞量,更多的是花時間生產垃圾,讓以往報紙不會刊登的網路謠言,時常不分是非登上即時造成負擔。

這位蘋果記者語重心長地說,「《蘋果》時常踢爆黑心僱主害勞工過勞死,剝削苛扣勞工遭罰,但回到自家公司,《勞基法》似乎被刻意忽視。」他說,記者這一行的確很難合乎勞動法令,但公司發展新增業 務,將一個記者當兩、三個人力用的同時,公司亦當體諒員工,別無限量加重工作。

蘋果的記者表示,記者受僱於報社,和其他產業的勞工沒有不同。當工作量 過度增加,工作和生活平衡就被破壞,身體和心靈都無法負荷,更別說要照顧家庭或是維繫其他人際關係。
他呼籲記者擁有責任感不代表公司可以用責任制來剝削,「記者可以為新聞拼命,但不該是了報社賣命」。他希望《蘋果》還給員工「稍微」正常的工作時間,別讓同仁累倒在新聞現場。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