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公視主題之夜」(第十期/大家看媒體)

文/馮建三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十八世紀的黑格爾說,「晨間讀報,是如實生活者的晨禱。」現在,晨禱之外,我多了一項,每週五晚間,卸下一週的工作,好整以暇,觀看「公視主題之夜」已經是近年來最常從事的週末活動之一。

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收看的?可能是平日常看電視,連帶就有較多機會,看到多年前公視的《風暴48小時》、《誹謗麥當勞》……等等讓人印象深刻的紀錄片,然後,愛屋及烏,注意進而養成關注「主題之夜」發佈的消息。

我國是海島、貿易活動頻繁,台商走遍四海,相較內陸型、更能自給自足的大國,台灣尤其是需要質量可觀的國際新聞與潮流走向的分析,才能讓國人在世界相互依賴的體系,得到自我定位的認知與能力,減少誤判以致慣性尾隨不肖國家的時候。

「主題之夜」若如荒漠甘泉

惟事與願違,我們的新聞台儘管林立,卻因欠缺公權力協調,演變成同質化競爭十多年,致使新聞為國人詬病已經許久,至若國際新聞,無論是編譯或是國人自行採編,質量比諸同樣是商業嚴重掛帥的美國與香港,竟還是讓人汗顏。

所幸,我們還有公共電視,算是貧瘠影視文化荒原沙漠的一片小小綠洲,尚能在藝文表演、影劇節目與(國際)新聞的供輸,扮演或許仍有廖化水平的角色。通過紀錄片而拓展國人對於國際議題與另類觀點的認知,「公視主題之夜」頗有貢獻,雖說不是五虎上將,惟若說這個節目已有姜維之能,仍屬合理,播放影片之後,它另有主持人與來賓,專就節目再作解析與評論,對於觀眾掌握紀錄片的題旨,幫助匪淺。

當然,「主題之夜」如同任何節目,仍有改進的必要。比如,前年底所播出,由南韓與中國團隊製作的三集《漢江奇蹟》,對南韓電影、對韓流崛起過程的重要力量,也就是南韓的公營廣電體制、龐大的廣電基金,以及社會運動迫使政府必須嚴格執行海外影片配額(screen quota),很少觸及。這樣就使得大財閥坐享其成的事實,無法凸顯,觀眾的認識為此少了很重要的一塊。假使公視有更豐富的研究人員,或許對於這類缺陷,能起補正的功能。

《誰餵新聞》談民主與媒體

即將播放(21日)的《誰在餵我們新聞?》(Shadows of Liberty)已有預告與網站解說,與去年的《天羅地網大革命》及《維基反叛軍》相同,都談傳播議題。該片的英文介紹與評論顯示,美國這個世人以為傳媒最自由的國度,其新聞備受商業壓力,加上政府不肯作為...等等原因,致使美利堅傳媒所受限制日愈加深,所謂傳媒規模擴大有利於新聞專業資源獲取的說法,變成無稽。

美國傳媒的告知、遂行監督與表彰良善的執掌,無不大為減弱,戕害了民主政治。推薦該片的人,甚至用了:「你必須、必須,必須觀看的紀錄片:五星」(You must, you must, you must see this documentary - 5 Stars)的讚譽。究竟是否言過其實,看了才能窺知真章,但同樣讓人好奇的是,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杭士基(Noam Chomsky)與華頓商學院教授賀曼(Edward S. Herman)的准經典著作《製造共識》,美國的重要傳媒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四大無線電視網與CNN,在報導外交新聞時,根本就是複製與強化了美國政府的角度再報導與評論,呈現了一種「宣傳模式」的國際新聞。這個批評會在這部紀錄片出現或澄清嗎?特別是,今年2月以來,至今未歇的委內瑞拉中產與中上階級設置路障的街頭對與暴力事件,這些傳媒也再次放大了美國政府扭曲事實的看法。

邵玉銘應積極爭取經費擴大

我們的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會必須改善治理,不分編制或派遣,都宜通過合理的考核決定去留;繼之,應該敦促政府宣示擴大公廣集團的規模,履行創台承諾(六十億台幣,或即便減半也可以滿足現階段的需求)。邵玉銘博士現在是董事長,也是創台前階段的重要催生人之一,理當以其黨政資歷向行政院與總統府說明擴大公廣集團的必要,不能只是在文化部長表示要增加公廣集團預算之後,『直說這是「天大喜訊」』。成敗勿論,董事長若有這個用心,已可激勵員工士氣,資源增加之後,「公視主題之夜」等等各種節目在既有基礎之上,提升質量也就是指日可待之事。

(編按:本刊「大家看媒體」專欄,歡迎對台灣媒體有任何意見、欲申訴媒體亂象的一般民眾、學生,乃至於專業人士投稿,每篇500到800字,刊出後酌予稿費,唯本刊保有編輯權,歡迎將稿件投稿至本會信箱:twmediawatch@gmail.com,本期大家看媒體為政治大學新聞系主動投稿)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