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改革需要成為媒體 並率先自我改革(第十一期/大家看媒體)

文/鄭國威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內容中心主任)


圖轉載於Diung Libiu臉書

經濟議題一向被政府當局視為最高優先,全國上下誰不拼經濟?但近20年的拼法,並不得要領,原因是我們逐步進入資訊時代,決定經濟的力量不再只是過去的土地、資本、人力,更多了影響已經很大,且只會越來越大的「注意力」。在這時代,稀缺的關鍵資源是注意力,所以爭奪注意力的比例或是優化注意力的使用效率,就是這個時代裡媒體扮演的角色。

主流媒體制度如帝制 為何要持續保皇

如果媒體的角色如此,那媒體改革者的角色又該如何變化呢?台灣絕大多數產業都在弱化,但媒體產業的弱化卻為新媒體的誕生帶來祝福,而這是媒體產業跟媒體改革者要一起面對的。網路媒體,或未來各種新形態的媒體,都必然有各自的問題,但那已經跟傳統媒體無關。如果主流媒體長期建立起來的制度(包括商業模式、編採流程等)是帝制,那麼過去的媒體改革運動就像是保皇派的改革者,要問的問題是為何要保皇?

當然,新媒體無法填補舊典範崩解後的失序,但過往只是有秩序地剝奪人們的傳播權,將人們本應擁有、本應培養的媒體素養、資訊識讀能力弱化。唯有破壞目前的秩序,改變才會來到。

別再呼籲他人創新 媒改更該創新給別人看

媒體改革者必須引領患有長期創新痲痹的台灣媒體走向創新之路,但做法不是一直跟他們說:「你們應該創新」,而是創新給他們看。過去20年來,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經營、組成公廣集團、設立NCC...倘若我們有機會對照另一平行宇宙的歷史,或許會欣慰於媒改的成果,但也或許會慚愧。這都無所謂,在我們這個宇宙中,現實是台灣媒體的表現每況愈下,現實是他們欠缺挑戰,現實是NCC或公廣都沒有如我們期望般成為典範。

新媒體的倫理、隱私的重新定義、再製的權力、網路中立的危機、數位鴻溝、言論自由、技術漏洞、資訊流的壟斷、資料開放的可行性、大數據的濫用、資安問題...新的媒體改革議題不斷湧現,需要媒體改革者去關注,去解答,去示範。


圖轉載自共誌,攝影者為許婉鈴

疲憊的媒改運動 應思考自我改革

本篇原定要談「新媒體工具宣傳社會改革或媒體理念的可能性」,但若真這麼談,彷彿矇住眼睛一樣。可能性不值得談,因為沒有能力,就沒有可能。不管在什麼議題上,台灣人看得是「肌肉」,要服人只能靠「力」,放在媒體改革議題上,這力當然就是注意力。媒體改革運動最大的問題在於這運動本身在注意力爭奪上落敗,遊說路線更已露疲態。訴求改變現況者,必須展現出改變現況的能力。

要獲得注意力,不外乎從內容、技術、跟社群三個面向著手。媒體改革運動本身若想成為吸引人的媒體,那就得懂得設計內容、活用技術、營運社群。社會需要媒體改革,民主需要媒體改革,媒體改革更需要媒體改革。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