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找尋信任與真實—Google亞太年會記

文/李子瑋(本會辦公室主任)、王怡蓁(本會專案企劃)、林麗雲(台大新聞所教授、本會董事)

「事實查核」是三天的Google News Lab APAC summit中最常出現的詞彙,「查核機制是什麼?」、「誰來查核?」、「如何查核?」成為問答時最熱門的問題。會議中,一名分享者在台上播出訪談影片,訪問不同國家的人們:「你覺得新聞是什麼?」大多數的訪談者毫不猶豫的回答:「我想看到事實與真相!」

針對假新聞議題全球兩大平台Facebook與Google紛紛祭出作法,並積極與各國的新聞工作者與相關團體進行合作。臉書於上個月舉辦完亞太新聞素養工作小組」(APAC News Literacy working group)會議後,Google也於上週(7月12日至14日)新加坡總部舉辦Google News Lab APAC summit年會。本次年會是Google於亞太地區第三次舉辦,今年度總共邀請15個國家,共176位的新聞工作者、專家學者與NGO團體參加。媒體觀察教育基金(簡稱本會)也受邀前往參與,以下將簡要分享參與年會的過程及想法。

胡元輝觀點:狂飆與失落的第五階級--解嚴三十年來新聞生態的憂思

文/胡元輝(本會董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十年了!象徵性的枷鎖雖然解除,實質性的牢籠卻依然存在;政治控制固然瓦解,秩序重建則依舊無解。

戒嚴與報禁解除二十周年時,筆者曾經為文分析解嚴後的新聞生態變化,一言以蔽之,就是政治力隱沒,市場力崛起。該文並進一步呼籲所有台灣人民必須捫心自問:如果新聞自由只是換得失序與失格的新聞生態,其進步之處又在哪裡?

如今十年已過,當時的憂思不僅沒有消解,反而有益加深重之感。誠然,新聞事業這些年來並非無所進步,事實上,在諸多從業人員與社會有心人士的努力之下,若干偏差作為已有所矯正,若干傳播弊病已有所改善,但整體而言,即使沒有進一退二之虞,亦存在不進則退之憾,新聞生態的問題似乎比十年前顯得更為複雜而難解。

如果還有人對上述評斷有所懷疑,那麼我們不妨平心靜氣自問:十年來,新聞媒體的數量固然增加,新聞資訊的總量固然提升,但新聞品質是否出現正向進展?具體以言,我們要問的是:十年來,新聞正確度是否上升?新聞多元性是否增強?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進一步追問:新聞工作者的勞動環境是否轉好?新聞事業的所有權集中現象是否緩解?這些問題的答案似已不問自明。

從國片建立文化自信-再談映演比率

文/鄭人豪(本會企劃專員)

 


Caption「媒觀講堂-我要活下去:映演比率能救國片嗎?」座談會。左起李光爵、陳雪梨、馮建三。

17媒體公民會議在本週五(7日)舉行,上午的場次聚焦於文化與媒體相關政策的討論,其中第一場「有球員還要有球場:國片映演比率」談論國片映演比率政策,邀請了愛人仔文化電影推廣協會理事長林怡君以及政治大學教授郭力昕與會座談。而四月份媒觀在閱樂書店舉辦了媒觀講堂「我要活下去:映演比率能救國片嗎?」講座活動,在該次的座談中仍存在許多尚未詳盡探究之處,例如在當天討論中拋出了「國片沒人看」的論點,但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得以好好的討論。也因此,這場講座實際上也延續了四月份媒觀講堂的討論。

數位時代下的台灣兒少收視權益

文/陳亭妘、陳珮云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主人翁,他們在成長環境中汲取養分,用以自我探索、獨立思考,並建構自身之知識系統及對世界的認知。成長環境包括學校教育、生活中所接觸的人事物……等等,其中最常被忽略的是----「媒體」。

數位時代來臨 電視已非主要收視工具

早在2002年教育部頒布之《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中即指出,媒體是兒少的第二個教育課程,看電視佔孩子休閒時間很大的部分。而接著數位時代來臨,兒少使用媒體的習慣也從最大宗的看電視,轉變為上網和使用3C產品,令人擔心的是,這些自行搜尋而來的影片,可能並不適合兒少觀賞。而且根據前述之白皮書揭示,即便國家對於兒少未來的期望之大,卻不見與之對應的政策和補助,以致兒少影視產業環境不良,更使得台灣的兒少節目「質」趕不上「量」。

面對假新聞 我們需要更多事實

文/王怡蓁(本會專案企劃)

筆者在本週二參與網路星期二的活動「網路謠言時代的NPO資訊傳播與反傳播」,活動主要說明網路謠言的樣態與因應方式。筆者向關注網路新聞已久的兩位與談人黃哲斌與王向榮提出心中的疑惑:「網路新聞亂象中,你最在意的問題是什麼?」。因應當日講題,黃哲斌認為會腐蝕社會大眾的資訊最嚴重,並可能導致社會對立與仇恨激化。他說:「網路應是讓大家看見彼此與理解彼此的地方,但假新聞卻可能透過訴諸極端的方式造成更多對立。」

亞太新聞素養 重拾媒體公信力為首要課題

(文/林麗雲(本會董事、台大新聞所教授)、李子瑋(本會辦公室主任)


CaptionFacebook、香港大學與亞洲出版業協會共同協辦「亞太新聞素養工作小組」(APAC News Literacy working group)會議,針對網路新聞媒體與素養教育進行研討,並共同思考解決的方式。

Facebook與Google不斷被外界質疑對假新聞的散布有推波助瀾的效果,對此,兩家公司都針對假新聞議題採取因應措施,並積極尋求各國的第三方組織協助,希望建立當地以及跨區域的合作關係來打擊假新聞。當Facebook在美國推出假新聞檢舉機制後,全世界都在問,效果如何?何時在其他國家啟用?緊接著的德國與法國大選,Facebook也宣布嚴陣以待,然而,假新聞的因應措施似乎在亞洲缺席。

正視假新聞會成為公民社會進步的契機嗎?

文/王怡蓁(本會專案企劃)

看似立意良善的網路內容 可能誤導大眾

筆者在上週看到鏡周刊此篇報導「天天在喝 這三家都使用冰磚奶」時,心中立刻警鈴大響,由於家裡務農的關係,對農產品的報導內容特別在意。該篇報導在鏡周刊上已經找不到,但有多家新聞媒體以及粉絲專頁轉載,看似立意良善的踢爆食品文馬上引起網友瘋傳。然而,仔細查看內文以及其他資料比對,會發現錯誤百出。幾天後,就有一篇「林世航營養師的探索營養專欄 冰磚乳的恐懼行銷,一次看穿還原乳的迷思」打臉周刊報導。

制定反媒體壟斷法,才是媒體產業發展的助力

文/李子瑋(本會辦公室主任)

本週三(31日)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針對台數科併購東森電視一案,做出「不予同意」的裁決。仔細檢視本案,NCC的確有通盤考量各種因素而做出裁決,這些因素包含產業發展、市場公平競爭、新聞專業自主、言論多元、經營能力與效率、消費者權益及公共利益、開放投資架構易產生黨政軍投資違法情事等。不可忽視的是,此案雖是以「個案」審查方式進行,但是在「綜合過往審查案例的基準下」所做出的裁決,因此,裁決結果實屬合理判斷,但為何仍引起各界爭議?筆者認為其關鍵原因在於,在法規層面,針對媒體併購案,台灣社會仍缺乏一致的判斷基準,換言之,我們還缺少一套完整的「多元反媒體壟斷法」。

搶救公視─給高金素梅與諸立委的建議

文/李子瑋(本會辦公室主任)、鄭人豪(本會專案企劃)

日前(23日)高金素梅等幾位藍、綠立法委員在立院召開「打開黑箱全面監督,何來干預?」公聽會,延續20日高金委員在教育文化委員會對公共電視戲劇製作資訊公開程度的質疑。在公聽會的新聞稿中指出其主旨在於延續過去媒觀等公民團體過去在「搶救公視」,的遊行訴求,建立一套多元參與的公視監督機制,並誠摯地邀請媒觀、社區大學促進會與公督盟共同關心與參與公聽會。然而,當日十點召開的記者會媒觀九點十五分收到傳真通知,來不及参加,但還是有些與記者會議題相關的意見想在此分享。

讓閱聽成悅聽!前瞻建設角落裡 該投資的媒體素養教育

文/李子瑋(本會辦公室主任)


Caption從媒體素養教育開始不但是健全公民社會的基礎,更是讓台灣的政黨政治邁向攜手合作的第一步。民進黨立委蔡培慧(左起)、媒體董事長賴鼎銘。

前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總共提出了五大項計畫,尤其,在數位建設這一個部分的主軸五,將「人才建設」納入計畫當中,尤其在計畫中更載明「智慧化是全球的新興產業科技發展趨勢,為了順應趨勢潮流,須仰賴國家強健的數位基礎建設,並且讓民眾從小接觸數位環境習慣數位環境,透過網路快速學習、存取計算與資料分析,並提升科技研究環境,導入先進科技到各應用領域,讓我國資訊國力向上提升。」對此主張,我們認為行政院只對了一半,另外一半則是除了在技術性的培養之外,還需要素養性的內涵才稱得上完整。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