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1.【聲音類】臺灣文武爿

13-15歲, 16-18歲

播出頻道: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

製作人: 陳歆翰、林品貝

節目團隊專訪—戲曲之橋,跨越時代與專業的交會

–由志工記者 吳孟儒 報導

 

由林品貝、陳歆翰共同主持的廣播節目《台灣文武爿》,於2023年10月14日晚間甫拿下第58屆廣播金鐘獎「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節目製播第四年,已三度入圍金鐘獎,足可見節目內容備受肯定。

 

今年節目方向轉變為「訪問非戲曲專業」的來賓,主持人陳歆翰認為,今年的節目更像是戲曲通識課,由於來賓都不是戲曲背景出身,他們在事前的準備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例如有一集來賓為法醫,陳歆翰為此還先去訪問戲曲演員在劇中的千百種死法,在這個過程裡蒐集到許多演員的疑問,在當集的內容中,巧妙地將戲曲以及法醫的背景知識連結起來,讓不同的專業人士都能在節目中表達觀點。

 

面對不熟悉的專業,勢必要迎接著更大程度的挑戰。陳歆翰表示,在訪問上有更多的時間聆聽、聯想,透過當代的語言對照古代的戲曲語言,幫助聽眾與來賓都能進入戲曲的世界。林品貝則表示,製作節目時必須思考如何找到戲曲與非戲曲之間的橋梁,並且以聽眾容易理解且有趣的方式介紹戲曲。

 

節目每一集時長大約在半小時左右,由於負責剪輯後製的是林品貝,她會在錄製當下直接估算後製出來的節目長度。兩位主持人都相當有默契地掌握節目節奏,根據當下訪談內容靈活調整,確保整體結構和節奏感,在半小時的內容中,分分秒秒皆是對談精華,展現兩位主持人深厚的主持功力。

 

兩位主持人表示,今年節目方向有轉變,節目積極尋求多元的來賓,在與非戲曲背景來賓的對談中,學習到來自不同領域的知識,能以不同的視角看待戲曲,帶來了新的想法,不僅拓展聽眾們對戲曲的理解,也呈現更多有趣的故事和觀點,更讓主持人對於推廣戲曲的面向有更深刻理解。

 

儘管戲曲常被認為是式微的藝術,在推廣的過程中時常面臨挑戰,兩位主持人仍然對節目的方向和未來充滿信心。陳歆翰表示,傳統戲曲已經不可能再變回大眾文化,就連當今大眾文化本身也越來越多分眾,因此他認為要先專注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做到能讓圈內人都肯定,就能漸漸地吸引大眾對戲曲的認識。林品貝則表示,其實一直以來都還是有年輕人持續地投注心力,但礙於年資及聲量難以被大眾看見,所以希望藉由這個節目平台,讓大家有機會看到仍有許多優秀的年輕人為戲曲藝術做出貢獻。

 

透過不斷地在專業上努力和精進,《台灣文武爿》已成為台灣戲曲推廣的重要平台。陳歆翰透露,明年將會有更多以議題為導向的內容,節目會邀請切合主題的來賓來對談,請大家拭目以待。節目名稱中的「文武爿」,在戲曲中的行話是場面樂師之意,戲曲人都知道何謂「三分前場,七分後場」,文武爿指的就是在後場幫演員伴奏的樂師們。兩位主持人以此為名,期許節目能成為台灣戲曲的幕後推手,成為最有力的後盾,期待明年節目能為聽眾帶來更多豐富的內容,讓每位聽眾都能在戲曲中找到樂趣!

節目簡介

「文武爿」(文武場)是戲曲演出的伴奏樂隊,又稱為「後場」,也稱「場面」。以此作為節目名稱,象徵戲曲工作者文武雙全,精通唱念做表;期許節目內容有聲皆歌、主題多元豐富。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