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優質節目
為鼓勵電視業者提升節目製播品質、提供兒少更好的觀看節目環境,同時也有鑑於台灣兒少缺乏豐富的本土影視節目,本會自民國90年起自發性地辦理「國人自製兒童及少年優質節目評選」,針對每年最新製播超過4集或一個月的兒少節目,由專家、學者、學校教師、家長、兒少閱聽眾、NGO組織⋯⋯等領域的評審小組共同進行評選作業,並針對年度最優秀之「五星獎」節目進行表揚、介紹與推薦。您可以在這裡認識並挑選適當節目,下載專屬節目表參考。

旺來西瓜仙拚仙第二季
節目團隊專訪—臺語益智難上加難?學語言比你想的更有趣
–由志工記者 徐珮華 報導
「青青校樹,菝仔蓮霧,王梨西瓜攏有......。」這首由《青青校樹》改編的「地下畢業歌」,琅琅上口的旋律在校園中流傳了數十年。《旺來西瓜仙拚仙》便是借用當中的鳳梨與西瓜,並加上俚語「仙拚仙,害死猴齊天」的前半句,融合了通俗語和豐富的視覺意象,呈現出兩隊選手鬥智比拚的意涵。
節目自2019年開播以來,已連續兩年獲得兒少節目4.5星獎的肯定,但這其實是製作人孫芳鵑第一次製作益智節目。回憶起發想題目的過程,她表示難易度的掌握是最大的考驗,參賽者的臺語程度不一,出題方向又得符合有趣、生活化的核心理念,團隊在過程中需不斷反思難度是否恰當、題目有沒有意義,同時把關其正確性,畢竟節目本意並非考倒小孩,而是希望他們能在遊戲過程中習得臺語文化。
為了顧全「聽、說、讀、寫」四大面向,節目共設計了10多種遊戲關卡,團隊在遊戲推出前也都會進行試玩,工作氣氛相當歡樂且融洽。談到最有趣的一項遊戲,企編王薈雯笑著回應是考驗溝通與表達能力的「梳妝打扮」。前期準備時,需由團隊成員穿著題目要求的服飾並模擬動作,再交由插畫師繪製為節目上呈現的圖卡;正式錄製時,也常因為孩子表達和理解上的落差,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與笑點。
除了節目的播出,團隊也以線上遊戲、學習單設計、校園宣導、教師研習等方式推廣臺語文。孫芳鵑表示,學習單沿襲了公視一直以來的傳統,行有餘力便會設計並公開於網路上提供練習,而既然已經研發出一套遊戲模式,不如順勢規劃教師研習的活動,共同思考如何將資源實際應用在課程中。
節目播出期間,陸續收到觀眾們的支持與反饋,對團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肯定。長期深耕臺文領域的王薈雯認為,近幾年臺語臺設立、臺語相關活動與網路資源亦逐漸增加,反映出已有越來越多人關心這片土地,在她看來是非常正向的發展,也期盼民眾持續關注本土語言與文化,將傳承的精神延續下去。
節目簡介
節目每集邀請各地國小學生8人,分別組成「西瓜隊」和「旺來隊」,挑戰各種語詞遊戲「梳妝打扮」、「你就莫磅去」、「食看覓」、「聽看覓」,以及生活數學「擉算盤」等搶答競賽。 節目企畫了特別單元,邀請全國各地的「神秘關主」來出題,讓觀眾聽聽不同的人如何講流暢、漂亮、典雅的台語並且學習各行各業的智慧。 節目創造了台羅拼音「魔字壁」、「喙齒疼」、「摃膨鼠」三種魔王題,鼓勵小學生善用語音工具來學習精準的台語詞彙和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