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優質節目
為鼓勵電視業者提升節目製播品質、提供兒少更好的觀看節目環境,同時也有鑑於台灣兒少缺乏豐富的本土影視節目,本會自民國90年起自發性地辦理「國人自製兒童及少年優質節目評選」,針對每年最新製播超過4集或一個月的兒少節目,由專家、學者、學校教師、家長、兒少閱聽眾、NGO組織⋯⋯等領域的評審小組共同進行評選作業,並針對年度最優秀之「五星獎」節目進行表揚、介紹與推薦。您可以在這裡認識並挑選適當節目,下載專屬節目表參考。
18.【影視類】叫我野孩子
節目團隊專訪—Call me wild child!上山下海,跟著《叫我野孩子》兒童實境節目,一起出發冒險吧!
–由志工記者 許詠婷 報導
看見自己長期沈溺於3C產品的姪子,陳芝安導演受到啟發:「這個世代的孩童,是不是鮮少放下手機,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美好了?」憑著這個契機,兒童實境節目—《叫我野孩子》誕生了。以人類取得食物的發展軌跡為主軸,節目從最原始的採集、狩獵出發至種稻、養殖漁業,每一集節目都由一位長住在地的嚮導老師帶領,讓兩位居住在都市的孩子親自走入山、海、田,體驗最真實的「野孩子」生活。
陳芝安導演提到,我們人生或多或少都有去登山、健行等等的經驗,但這樣的旅行僅僅是「經過」而已,實際「停留」在當地、想辦法生存下來,才是真正難能可貴、難以忘懷的回憶。製作團隊與孩子都會在實地停留五至七天,捕捉最真實的畫面,以及嚮導老師與孩子的互動。
在節目當中,我們看到許多發人深省的過程,像是孩子從競爭心態到能相互攜手合作,亦或是在互動的小細節中透露出平常生活中各自的煩惱,又或是突發狀況下最直接的情緒表達。陳芝安導演說,之所以會選擇「孩子」作為主角,正是因為他們不如成人在面對不如意時會戴上面具偽裝自己,孩子因為還沒經歷太多社會化,因而能展現最真實的一面,不經裝飾的詞彙、表情,更能帶領觀眾進入情境,反思自身與大自然的連結。
至於在這樣充滿挑戰的製作過程中,團隊如何應對不得已需停機的經驗?陳芝安導演說,製作團隊與孩子的感情都很深厚,畢竟在拍攝期間朝夕相處,但有時候要去讀懂孩子們的每一個情緒則是很大的挑戰,像是曾經遇到一名孩子當下真的不想再做事了,無論嚮導老師、團隊成員怎麼努力地想去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都還是沒有頭緒。陳芝安導演說,即便這是一個令人感到挫折的突發狀況,但當她坐下來和孩子再進行更多的對談時,則有一種「真心好想要去瞭解到底孩子在想什麼」的感受,在節目製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孩子、觀眾,連製作團隊也受到很大啟發。
目前《叫我野孩子》正在進行第二季的拍攝,回首第一季在校園巡迴時所收到的好評:「感謝您們帶孩子重新找回這片土地上的獨特魅力 」、「如果每個孩子都能這樣快樂地享受時光,未來想必會成為有智慧的大人」、「遺憾自己沒有機會當過野孩子,期待身邊的小孩能成為野孩子」,這些來自觀眾的鼓勵與悸動,都令陳芝安導演與團隊充滿繼續前進的力量。詢問陳芝安導演,是否對這個節目所帶來的迴響有所期待呢?導演說,有時並不是希望觀眾能有立即性的反思,而是期待這些內容能夠在觀眾心中種下一顆種子,未來在某一刻,或許就能開花,讓觀眾回想起這個節目對他們所帶來的影響。
節目簡介
都市裡,家家戶戶幾乎都有3C成癮的兒童和不知所措的父母,解藥在哪裡?解藥在大自然裡。《叫我野孩子》是一檔適合小孩也適合大人收看的節目,從狩獵、採集走向農業時代,透過食物帶孩子深入大自然,踏踏實實的在自然裡生活,並記錄孩子最真實的情緒反應,製作出一檔實驗性極高、充滿挑戰及探索感的實境兒童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