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優質節目
為鼓勵電視業者提升節目製播品質、提供兒少更好的觀看節目環境,同時也有鑑於台灣兒少缺乏豐富的本土影視節目,本會自民國90年起自發性地辦理「國人自製兒童及少年優質節目評選」,針對每年最新製播超過4集或一個月的兒少節目,由專家、學者、學校教師、家長、兒少閱聽眾、NGO組織⋯⋯等領域的評審小組共同進行評選作業,並針對年度最優秀之「五星獎」節目進行表揚、介紹與推薦。您可以在這裡認識並挑選適當節目,下載專屬節目表參考。
15.【聲音類】跟著農夫下田趣
節目團隊專訪—實地「趣」到農田,聆聽不一樣的聲音吧!
–由志工記者 施宇謙 報導
《跟著農夫下田趣》是以實地觀察,紀錄農民、同學互動的廣播節目,開播至今已全台跑透透。主持人林娟說:「要自己實際地走過、看過、體驗過,才有辦法說給聽眾聽。」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的支持下,製作團隊利用食農教育方式,帶領孩子實地走訪,深入觀察作物的栽植過程,期望讓孩子能夠珍惜食物與改變飲食習慣。
隔行如隔山,製作食農教育的主題有相當困難,林娟說,她與其他正在製作食農題材的主持人的不同點在於:她每次採訪前都會先做田調,因為人在現場可以聆聽農田裡發出的聲音,而深入地調查也會發現核心問題所在。每次至少長達兩個小時的戶外教學,需要整理出五十分鐘左右的精華片段,其中讓林娟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我澆水澆出了一道彩虹!」。
「這堂課是給學生去探索農業,認識農業現況,也讓學生看見人生的新選項。」林娟說道。現今社會農夫被污名化,許多老師告訴學生:「書讀不好最後會去當農夫。」、「農夫很辛苦,沒有冷氣吹。」,但假如沒有農夫,就不會有我們現在所吃到的食物。其實,現在很多農夫不再把自己當作「種活」一畝田的農夫,而是努力地成為「種好」一畝田的食物生產者。因此,林娟希望節目中能灌輸三個觀念:「尊重這片土地」、「感謝農夫」以及「珍惜得來不易的食物」。
此外,台灣跑透透的林娟其實很想去離島採訪,離島跟本島的農業文化有不一樣的特色。因此她說之後節目如果有機會前往離島,還是會秉持節目的精神,去介紹不一樣的農業文化,並持續為這些農夫發聲。
林娟感嘆,現今小朋友對於農業的了解越來越少,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之所以會有這些錯誤的認知,有一部分還是要歸咎給父母,父母不讓小孩體驗觀察,導致孩子才有這些錯誤認知。要讓孩子親近土地,應該灌輸給小孩:「土一點都不髒,手洗一洗就乾淨的觀念。」
節目簡介
「食農教育」需要是一種與在地資源結合,強調文化傳承、重視地方特色之教育方式。節目以實地外訪結合校園的食農教育現場,感受學生在農業操作中的自我挑戰並看見學生實作後的感受與對待食物態度的轉變,讓食農教育以貼近生活方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