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優質節目
為鼓勵電視業者提升節目製播品質、提供兒少更好的觀看節目環境,同時也有鑑於台灣兒少缺乏豐富的本土影視節目,本會自民國90年起自發性地辦理「國人自製兒童及少年優質節目評選」,針對每年最新製播超過4集或一個月的兒少節目,由專家、學者、學校教師、家長、兒少閱聽眾、NGO組織⋯⋯等領域的評審小組共同進行評選作業,並針對年度最優秀之「五星獎」節目進行表揚、介紹與推薦。您可以在這裡認識並挑選適當節目,下載專屬節目表參考。
19.【聲音類】Alian斯兜哩-神話故事篇
節目團隊專訪—《Alian斯兜哩》:不只是「廣播劇」,更是一場「文化保存運動」
–由志工記者 饒辰書 報導
許多兒少節目製作團隊苦惱的是「如何寫出生動、吸引人的故事」,然而《Alian斯兜哩—神話故事篇》雖然取材自既有神話,但因為神話故事經常有多個版本,以致於考究故事的正確性是一項更浩大的工程。製作團隊認為,從神話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的模樣,當中包含語言、文化、禮俗、生活教育等面向,因此「製作Alian斯兜哩的過程,更猶如一場文化保存運動」。
《Alian斯兜哩》是由原住民族廣播電台推出的「廣播劇」節目,共有三位製作人,分別是黃璿哲、季稏夫正若、潘雅娟。這個節目過去主要以「現代故事篇」為主,其中會探討當代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而「神話故事篇」則是今年新推出的系列,內容改編自汪其楣《海山傳說˙環》,希望蒐羅台灣各原住民族群的神話故事,以聲音為媒介保存、流傳下去。
目前《Alian斯兜哩》推出的3集,都是以「達悟族」的神話故事為題材,黃璿哲解釋,這是因為達悟族主要分佈在蘭嶼,最多也只有6個部落,不僅故事版本較單純,要考究故事的來源與核實正確性也相對容易。舉例來說,如果要做「泰雅族」的神話故事,可能就會因為新竹、桃園、宜蘭的地緣差異,而流傳著不同版本,尤其原民電台與族語老師又相當講求正確性,於是短時間要製作較大族群的神話故事相當困難,但潘雅娟也強調,「擴及不同族群的神話故事」是未來會持續努力的方向。
還記得小時候聽故事的經驗嗎?季稏夫認為,相較於影像作品將故事意向定於一尊,聲音作品更能激發聽眾的想像力,同一段故事,每個人腦海浮現的畫面、對故事的理解與感受,絕不會相同,「這就是聲音的魅力」。作為廣播「劇」,為了帶聽眾深入其境,《Alian斯兜哩》每集也都由專業的配音員出演,讓角色個性、情緒展演、情節推展都能透過細微的聲音安排,傳遞給聽眾。
此外,為了讓廣播劇更貼近當地環境與神話情境,負責與配音員協調的季稏夫指出,他們會盡可能讓配音員使用族語表達,而這得特別感謝原民台達悟族主播馬月琴老師的協助,不僅在語言上提供許多指導,也在考究過程中提供諸多建議及叮嚀,讓作品更紮實、完整。
展望未來,潘雅娟說,除了要持續擴大神話故事的製作外,他們也希望耙梳台灣原住民族爭取權利的整個運動歷程,並一集集廣播劇的形式,慢慢地、點狀地建構出具整體脈絡的新系列。此外,他們也還想嘗試新的展演形式——廣播劇RPG——讓聽眾能在每一集結束之際,做出對劇情的選擇,而據此前往不同集數,探索不同的故事軸線。
節目簡介
《Alian斯兜哩》廣播劇節目其腳本改編自汪其楣老師《海山傳說‧環》著作,把神話傳說故事透過廣播劇方式再現。三則皆為達悟族神故事,從中可見族群生活樣貌及相關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