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中時寫手群譴責中時資方粗暴裁員』記者會紀實

文:陳愛玲(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實習生) 由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媒體改造學社、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的「中時寫手群譴責中時資方粗暴裁員」記者會,在8月11日上午10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3室舉辦,共有23位曾在《中國時報》寫過專欄的作者參與這次的連署行動。會中邀請曾為中時寫手的簡錫堦、張錦華、李明璁到場宣示,表達意見,現場吸引數家媒體到場採訪、報導。 會中,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常委莊豐嘉表示,由於法律上的問題,使得記者協會一直無法向有關當局以工會名義註冊,因此,他呼籲勞委會和立法院給予協助,令他們可以成立全國記者工會,凝聚同業的力量,保護記者的工作權,從而捍衛媒體工作者的專業。 莊豐嘉日前代表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出席由『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媒體改造學社』,聯合主辦的『中時寫手群譴責中時資方粗暴裁員,鬥陣來連署,全民力挺中時勞工』新聞發布會。他表示,沒有產業工會使得記者處境艱難,不只身在中時的被裁員工無法為自己討回公道,就連同業也對他們的遭遇無以為力,無法提供任何協助。媒體工作者也是社會勞動者,但由於記者協會並不是工會,無法有效地協助同業保障他們的勞動權,因此,成立全國性的記者工會,是保護記者工作權的辦法之一。 出席新聞發布會的還包括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中國時報》專欄作家李明璁、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曁名家專論作家張錦華,以及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曁名家專論作家簡錫堦。此外,共有23位曾在《中國時報》寫過專欄的作者參與這次的連署行動。 簡錫堦表示,單單一名記者無法與資方對抗,但記者們若團結起來就能凝聚力量,為自己爭取權益,但由於記者協會並不是依工會組成的團體,因此,無法抗議與資方爭取產業民主。他說,中時若要轉型為菁英報,就更應該重視員工,因為他們就是菁英。 管中祥認為,《中國時報》的裁員做法是「次段手腳,坑殺菁英,踐踏員工,成就老闆」,資方將員工數字化的做法,無疑是抹殺菁英,因此就算《中國時報》轉型為菁英報,但卻難以改變其粗暴裁員的事實。今天舉辦新聞發布會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針對中時裁員事件,而是希望喚起大眾對媒體產業以及媒體工作勞動權的關注,藉由這項連署活動讓大眾對產業民主以及產業內部經营透明化的重要性。 《中國時報》專欄作家李明璁表示,中時為轉型為菁英報而裁員的這個理由是荒謬的,而且並沒有給予勞資雙方討論的機會,在3月份總統選舉時,資方還安撫員工,可是,當選舉一過,就開始發布裁員的消息,這段期間並沒有給予勞資雙方商議的機會。他說,任何公司裁員,都必須誠實地交代公司的財務和經營狀況,並讓員工有與資方商量討論的機會,而不是單方面說了就算。 他表示,被裁退的員工大部分是地方記者以及中南部的工廠的藍領工作者,可見中時並不重視地方新聞,那中時(China Times)何不改名為Chinese Taipei Times,即以台北人的觀點看天下即可。像是《英國泰晤士報》以及《衛報》為例,說明《衛報》當時為了與《英國泰晤士報》競爭,也轉型為菁英報,但是它非但沒有大肆裁退地方記者,而專注於倫敦的新聞,相反的,它還大量錄用個地方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希望以在地觀點呈現地方新聞,此舉不只讓《衛報》成功轉型,也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地方讀者群。 張錦華表示,中時的裁員事件不只令同業感到不安,尤其是還在中時工作的同業更是心中蒙上陰影,擔心飯碗不保,就連新聞系的學生也對未來發展感到憂心。她認為,中時裁員的理由對社會的論述不足,從其裁員的決策顯示出資方的沙文主義與階級分隔傾向,此外,中時要轉型為質報但實際上卻沒有看到明顯的改變,除了增加國際版版面之外,針對公共領域的討論並沒有看到有何大改變。而中時裁員事件並不只是中時的事,這個事件反映的是整個產業的問題,媒體產業的透明化經營以及具有保障多元化言論的文化政策,都關係著媒體產業的未來發展。 中時寫手群 譴責中時資方粗暴裁員 連署名單: 瞿海源、簡錫堦、晏山農、郭力昕、馮建三、翁秀琪、廖元豪、藍佩嘉、曾嬿芬、夏曉鵑、張錦華、柯裕棻、張小虹、張鐵志、李尚仁、李明璁、朱偉誠、黃宗慧、管中祥、魏玓、盧郁佳、向陽、徐淑卿(曾在中時寫專欄者)

相關工作項目: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