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歷史沿革

一、成立與奠基

1988年初台灣解除報禁,1993年繼而先後開放廣播頻道和有線電視,台灣平面、電子媒體數量自此快速增長,但也因而造成媒體業惡質競爭、亂象叢生,傳媒內容品質每下愈況,當時國內並無任何由民間發起的媒體觀察與監督組織。

有鑑於此,當時的台大法律系教授賀德芬結合學術界、新聞實務界等十幾位人士於1999年6月21日,發起籌備「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並於9月21日正式成立,定名為「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媒觀」),成為台灣第一個媒體觀察的非營利組織,由賀德芬擔任首屆董事長,並以「維護新聞自由、落實媒體正義、促進媒體自律、保障人民知之權利」為成立宗旨,展開媒體觀察與監看、優質電視節目評鑑,並結合民間機構及專家學者組成「全民共ㄍㄨㄢ聯盟」,共同評鑑各類電視節目,為媒觀發展奠下基石。

 

二、開展與紮根

進入21世紀後,台灣媒體環境變化迅速,網路媒體也快速崛起,加上壹傳媒進入台灣,媒體競爭與逐利行為展現在置入性行銷、政黨意識形態操弄與媒體內容羶色腥化等問題。2002年媒觀董事會改選,由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擔任第二屆董事長,面對這些媒體問題,媒觀開始與其他公民團體合作並舉辦多場座談會、討論會,其議題除了媒體訊息內容監督外,更涵蓋記者勞動權、民眾接受採訪之個人權益被侵犯等問題。另一方面自2000年後,外資進入台灣投資媒體產業,媒體產權問題日益複雜,媒觀亦投入傳播政策的改革,如健全公廣集團制度即是此時期的工作重點。此外,針對媒體內容品質日益惡化的問題,媒觀也與苗栗社區大學結合發起關機運動和社區媒體講座,成為媒體改革與社區大學相互結合的開端。

在此基礎上,時為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管中祥,於2005年擔任本會第三、四屆董事長。為深化台灣社會公民媒體意識,媒觀密切結合各界力量推動社區大學媒體識讀,進而培養公民記者,同時鼓勵公民記者發揮自身影響力持續參與社會改革。此外,媒觀也持續進行優質兒少節目評鑑與推薦,並推動中小學教師媒體教育,為媒體識讀進行種子紮根計畫。

為敦促主流媒體謹守傳播自律,媒觀更積極與部分公民團體合作,關注弱勢者人權,除了在2005年結合各公民團體共同推動成立「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主張衛星電視公會建立媒體自律,促使電子媒體建立集體自律機制外,2009年更因「動新聞」開播引發公民團體不滿,進而與公民團體協助蘋果日報建立自律委員會。此外,媒觀也關注環保、人權、弱勢、移工、農業等社會議題與媒體間的關係,並與社會運動團體結盟,每年積極參與社會改革運動,擴大媒體改革的社會基礎。

2011年媒觀董事會改組,由前政治大學校長、教育部長、傳播學者鄭瑞城教授擔任第五屆董事長。感於主流傳播媒體仍多充斥置入性行銷、政治意識形態、消費娛樂、色情、暴力等有害社會與公眾的新聞與節目,第五屆董監事除了在過去媒體改革層面上繼續耕耘,更著重於媒體觀察與監督工作,透過擇定特定目標媒體群或具體媒體改革事項,進行調查、研析與評議等,乃至結合社會各種力量,與大眾傳媒業者共同協調出基於合乎情理法且有效的作法及途徑,共同建構更美好、更健全的媒體環境。

 

三、展望:深化媒體改革

「好媒觀,好媒體,好社會」

2015年5月,第五屆董事會任期正式結束,第六屆董事名單為原董事林孝信、林福岳、郭力昕、馮建三、黃榮村、劉靜怡續任,原監事林麗雲、胡元輝轉任董事,此次更邀請世新大學法學院院長張嘉尹、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羅曉南、資深媒體人林國卿、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教授陳炳宏擔任新任董事,並選出前董事長鄭瑞城教授、管中祥副教授與洪樹旺先生擔任監事。第六屆董事會選出前世新大學校長、圖書館學者、教育工作者賴鼎銘教授為新任董事長,未來媒觀將延續前董事長鄭瑞城的步伐,持續著重媒體觀察與監督工作,推動台灣媒體改革,促使媒體更美好、更健全,以建構更良善的民主社會。

美好健全的媒體環境,需要媒體業者與從業人員嚴守新聞專業倫理與自律、建構並落實多元與公共化的傳媒體制,以及強化公民意識與媒體素養。媒觀本於過去十餘年來投入的媒改工作根基,未來將加強維護傳媒工作者專業與獨立的工作環境、保障人民傳播權等相關權益、推廣全民媒體素養教育、整合公民社會力量,共同推動並落實真正有益於台灣社會的傳播政策,以深化媒體改革工作。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