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鶯部落,又遠、又近│卓曉青

好幾天沒露臉的太陽,在前往三鶯部落的這天,熱度浮現。

用自己的眼睛攝下部落的景物—有搭建到一半,從支骨架構可預見是正成形中的家;有隱身在家園後方,族人雙手種植灌溉各式各樣的植木蔬果。猛然發現桑椹,林大哥要我們摘幾顆試試,也不忘提醒:「現在還不夠甜哦。」

在今天待得最久的聚會所,與好多雙眼神交會,溫柔堅毅的、誠摯有神的、洞悉世事的、黯沈有力的……聚會所的溫度意外地涼爽,但人情的交往熱絡不減。族人的聲音、大家的心得,彼此互相的支持打氣,你來我往的感謝聲、學習聲不絕於耳,在這間族人親手搭蓋的房舍窗子望出去,我們都在想像、期待遮風蔽雨的家築起。

用自己的耳朵感受聲音的分貝大小—孩子們的大笑與童言格外清亮;鳳琴好似柔弱,語調中卻有著根植家園土地而長出的力道;林大哥的帶領解說,隨著他的話語所道出的字字句句,無非是因著在這兒生活,才能這麼縝密又深刻的敘說屬於日常生活的記憶;耳朵裡轉了好幾回的「三鶯部落之歌」,總是由CD接上耳機,此回在部落,跟著打上節拍,迴響在耳邊的,總有林大哥的一句:「這個地方很好啊,我喜歡住在這裡。」

用自己的嘴巴,試著說出一、兩句話,這種感覺比翻報、開電視,或是敲鍵盤的方式來了解部落踏實些了。雖然只不過是初次到部落,但至少不再是自己悶著,用主觀的方式去想像很多可能、或是猜測、推測「大概、應該是」的景況。

在部落面對面的與族人聊天,受到很多的教導,也許是菜園裡的植栽辨識,也許是試著理解族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在漢人社會所碰到的衝突。當然,也有突然的空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的時候,但不管是族人或是自己,當下彼此都能露出笑容,我也能了解,我們其實說著同一種語言,一種與家、與土地連繫的呼應。

林大哥說他周末休息時都會幫忙蓋房子,說起蓋房子,林大哥自信的說道:「蓋房子不難!」不過難的是蓋房子的材料得花上一筆錢,而且蓋好之後,政府是不是哪天又來了?當胼手胝足的心血對上既模糊、又捉摸不定的政府政策,林大哥說他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想蓋得好、另一方面也怕被拆了損失更重。

午飯後與林大哥在外頭閒聊,部落的孩子繞著林大哥玩耍,似乎是部落地勢位在三鶯大橋下的關係,風起得特別勤,聊到種有各種作物的菜園,林大哥有感而發的說:「這個地方很好啊,我喜歡住在這裡……」對林大哥來說,三鶯部落是很重要的地方吧!在他細數部落景物時,總能從他的眼中、口中感應到踏在這塊土地上自在的頻率。

有些事立體起來了。

也許我不是部落裡的成員(想進駐部落,也得經過部落的重重審核和觀察唷!)但做為離鄉背讀書的學生,我心裡頭也老掛念著原初生活地方的節奏,那個地方並不像現在生存的城市,卻能讓我用自己喜歡而熟悉的方式,自在的居住著。

接近部落,總得面對自己是外來者的角色。但試著用眼睛、耳朵、嘴巴和心靈,用自己現在的角色同理三鶯部落的渴望,我感到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像是對居住、歸屬地的想望。

三鶯部落,它似有若無地在報紙中、電視裡,試著走到部落,感受到它是用自己的方式真實地奮起於三鶯大橋下;未曾謀面的族人,道出的,其實是你我皆同、不論群族都有的心聲。

三鶯部落,又遠、又近。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