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為什麼新聞報導長這樣~基礎篇

作者: 
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前言
本教案建議使用於國中~高中階段。 從找出新聞中的消息來源、受訪對象開始,初步認識影響新聞報導的因素。再透過「我們與惡的距離」或「木曜4超玩~一日新聞台員工」等節目片段,討論並認識新聞報導的生產過程,藉此提醒學生要從多元且可信的管道獲取報導的重要性。
教案說明

此教案分為兩節課,前一節閱讀新聞,認識新聞的消息來源及報導手法對所呈現出來內容的差異。後一節延續討論幾個可能影響新聞報導內容的因素,並輔以相關影片介紹新聞的產製流程,實際進行報導編寫活動,了解新聞報導受到組織結構及守門過程的哪些影響。教師可依各別班級課程時間調整活動時長。

一、來聊聊新聞吧

活動:新聞報導裡的聲音

消息來源是新聞裡最重要的事實和觀點來源,請學生反覆觀看兩則關於「下課禁止管教學生」的新聞,填寫學習單,完成學習單後進行討論?

透過仔細閱讀新聞報導,發現影響報導觀點的意見來源,以及為什麼記者會去採訪這些對象的說法。

※ 新聞可替換成其他採訪對象呈現出觀點差異,或任何與學生或他們的生活有關的案例。

二、媒體大解密

1.新聞台誰經營:介紹新聞媒體的性質。簡單介紹公共媒體、非營利媒體與商業媒體。

2.為什麼新聞長這樣:

  • 地理位置因素:從前一節觀察到的現象,想想為什麼大多採訪跟新聞集中在北部?
  • 政治因素:新聞內容受政治左右。
  • 商業利益:例如製播新聞為媒體老闆的其他事業打廣告,或進行置入性行銷。

3.誰是守門人:觀看影片後針對內容進行問題討論,最後介紹新聞產製過程。

  • 《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集(約34分12秒起至37分10秒止)
  • 《木曜4超玩》一日系列第102集:一日新聞台員工(29分30秒起至33分48秒止)

在新聞產製的過程中,新聞資訊會經過記者、採訪主管、編輯、副總編輯、總編輯之手,進行採訪、寫稿、決定跑哪則新聞、下標題、修改新聞稿、通過稿件等工作,這之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會對我們所接收到的資訊做一定程度的篩選和詮釋。

4.我是新手記者

活動取用自「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出版教案〈你要相信誰〉(教案作者:新北市北新國小張嘉倫老師),藉由十個關於咖啡正反意見的報導段落,學生分組根據編輯立場(抽籤或教師指定)重組新聞,藉此知曉新聞經複雜篩選、詮釋、重組過程。

 

本教案採「姓名標示-非商業用途-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歡迎依照教學需求自由修改簡報。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