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充包2024年5月已經出版!
目錄
#課前說明
#規則教學影片
#遊戲前
#遊戲後
#補充資料
#卡片教學解析
#其他教學資源
課前說明
數位時代,我們每一次的點閱、分享與查看,不僅建構著我們的世界,也影響了訊息的流通。本款桌遊希望透過遊戲,讓玩家了解到自己在接收、點閱、分享訊息的同時,都可能影響民主社會的運作,藉此讓大眾重視不實訊息與新聞的影響,對於帶風向的訊息與新聞有所警覺與認識,並從中反思自己如何對媒體訊息作出選擇。
規則教學影片
※ 影片補充說明:分享對候選人所支持的議題,或與他政見相關的正面訊息,對候選人造成正面影響(支持度可能提升);反之則可能下降。
遊戲前
為了讓學生更有意識地進行本款遊戲,配合後續教學,教師可以在遊戲前提示:
- 訊息卡上的訊息來自不同管道與平台,請仔細觀察訊息整體的呈現,如:分享這則訊息的帳號為何、撰文日期為何、平台上有哪些其他資訊、內容的合理性⋯⋯等等來判斷這則訊息的目的與真假。
- 無論訊息真實與否,對跟候選人相關話題意向來說是好的消息,會對候選人帶來好的影響(有時候會不只影響一位);反之亦同。
- 請輪到動作的玩家,口頭說明平台的樣貌、內容,也可以簡單分享對這則訊息的想法。如要傳閱卡牌,建議整疊一起傳,避免多看到下一則訊息。
遊戲後
遊戲歷程中,除了公眾分享以外,每位玩家的分享與查證都會被記錄下來,遊戲後,教師可利用這個歷程和卡牌進行回顧與延伸討論。
- 詢問玩家(學生)是否滿意選舉結果,在這次選舉之中,選民分享的大多是真實的訊息,還是不實的訊息?為什麼?這樣是好的嗎?
- 為什麼玩家選擇查證這則訊息?怎麼判斷這個訊息可信或不可信?
- 利用訊息卡的設計,請各組選擇一張印象最深刻,或分享數最多的卡牌,討論他們是如何判斷訊息是否可信的。
- 利用查證卡的設計,進行查證方式的教學,也可以查看與討論相關真實案例。
- 討論「話題熱門榜」與「分享數」之間如何產生連動,在遊戲中造成什麼影響,進而反思自身資訊來源管道與媒體使用習慣。
補充資料
一、我們可以如何評估訊息可信度
- 這是當前發生的嗎?還是過去的舊事件?
- 訊息是否煽動情緒?是否刻意抹黑或美化?
- 訊息陳述事實還是意見?事實多還是意見多?目的是什麼?含有偏見嗎?
- 內容產製者或作者是誰?來源是否可信?(例如:粉專透明度、發文者帳號活動、記者之前的文章、該媒體有無特定立場、網站可信嗎⋯⋯等等)
- 引述來源是否正確?訊息所引述的來源是否存在且可信?
- 標題與內容是否相符?
二、常見不實訊息的手法
手法 | 說明 |
---|---|
捏造 | 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可以從破綻識破。 |
完全錯誤 | 完全與事實不符。 |
失去脈絡、移花接木 | 圖文影音與所指事件無關,或未清楚交代背景。 |
脈絡錯置 | 真實事件,但是錯誤解讀與因果推論。 |
過時資訊 | 過去的訊息,流傳至今,或重新流傳。 |
斷章取義 | 把過程細節隱藏,只擷取部分事實。 |
※ 識讀面向與常見不實訊息的手法,整理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陳慧敏總編審提供之資料。
三、有哪些查證的方法
- 客觀事實
- 訊息中的人、事、時、地、數據、法規⋯⋯等是否正確。
- 訊息中陳述的內容是否正確?可以採訪相關單位、查找可信來源資料。
- 訊息中的圖片影音出自哪裡?
- 檢核內容是否偏頗或缺漏
- 是否只強調部分的事實?
- 是否被斷章取義?
- 事件的背景與脈絡為何?
- 其他新聞媒體如何報導?
- 原始的內容產製者是誰?是否含有偏見?
- 若為外電新聞,原文報導是否存在?內容為何?
卡片教學解析
遊戲中每一則訊息都有對應的查證卡,卡牌呈現在電視、網路、社群平台、論壇⋯⋯等多樣平台上的各式資訊,玩家可以在訊息卡中,觀察訊息在不同平台呈現的樣貌、訊息合理性、是否有資料來源等,練習評估訊息的可信度。而查證卡則是查證卡提供查證的技巧,讓玩家認識查證的方法與工具。
【解析範例】8號卡牌
- 觀察點
這則訊息來自社群平台,分享者為每天來點時事。帳號名稱後面沒有藍勾勾,顯示這個帳號平台認證,或未符合認證條件。(以臉書而言,不會驗證一般興趣的粉絲專頁)
內文中談論到政府對於低收入戶的補助,但未對申請與補助的資格詳加說明。另外提及年輕人基本薪資,意圖煽動對立。
- 查證方式
可以打電話向社會福利相關主管機關或單位確認內容正確性,或上網查看相關規定。
對於粉絲專頁,可以查看粉絲專頁透明度,了解粉專成立時間、變更歷史等資訊。
- 參考資料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19.10.22)。【錯誤】網傳「當遊民太幸福……現在台北市政府 對於龍山寺遊民,單身每月給1萬8千元低收入戶補助,有配偶給予31000元」?。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046
其他教學資源
一、媒觀媒體素養教學素材庫
說明:由媒觀建置,提供與媒體素養相關,國小、國中、高中教案與教材下載。
網址:https://www.mediawatch.org.tw/work/literacy/materials
二、查核組織、不實訊息課程資源
名稱 | 資源介紹 | |
---|---|---|
1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 民間成立的第三方查核事實組織,除了查核報告外,也有相關研究動態報導,以及查核工具的教學與練習題可以運用。 |
2 | MyGoPen | 民間成立的第三方查核事實組織,有許多查核報告可作為教材。 |
3 | Cofacts 真的假的 | 由公民發起,透過群眾協作以及聊天機器人來做事實查核的可疑訊息查證平台。 |
4 | 破譯假訊息新手村 | 由社團法人台灣民主實驗室建置,介紹惡意不實訊息的手法與影響,並提供民眾對抗不實訊息的方法。 |
5 | 台灣媒體素養計畫 | 由 Google.org 支持,匯集數個公民組織提供的教材、影音、Podcast等教學資源。 |
三、媒體素養教育相關書籍
書名 | 出版社 | 出版年份 | |
---|---|---|---|
1 | AI時代的數位傳播素養教育 | 五南出版 | 2022 |
2 | 假新聞判讀三部曲:新時代判讀力╳新生活判讀力╳新媒體判讀力 | 方寸出版 | 2020 |
3 | 假新聞教戰手冊:中小學教師怎麼教媒體素養與批判思考 | 五南出版 | 2020 |
4 | 晨讀10分鐘:未來媒體我看見 | 親子天下 | 2021 |
5 | 媒體與資訊素養:數位公民培力 | 五南出版 | 2021 |
6 | 媒體爆爆-資訊爆炸生活指南 | 美感細胞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 2021 |
7 | 資訊判讀力 | 左岸文化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