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怡君台北報導】「3個月瘦20公斤」、「我發誓,喝了馬上瘦」……白天的電視購物頻道上,一個個女人爭先恐後的宣稱瘦身、豐胸後亮麗的成果。類似的瘦身美容廣告從電視、報紙、雜誌、網路延伸至電子郵件、手機簡訊,廣告內容幾乎全都有問題,主管單位消極以對。今年528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主題為「建構瘦身美容安全環境」,三重婦展協會會長歐怡伶壓了壓吃了一個月瘦身食品後嚴重水腫的小腿,不滿的說,像她這樣在擺路邊攤的媽媽們最常接觸的就是電視廣告,政府不嚴格把關,等於是將她們的荷包與健康任由不肖商人宰割。
暴利之下無法無天
健康行動會議分為監測產品廣告、檢舉與檢視法令三部分進行。台灣女人連線與台北市女權會、三重婦展協會、澎湖水噹噹協會等十個婦女團體花了3個月監看瘦身美容廣告,並發文向衛生署、衛生局檢舉。在監測的方面,婦女團體在1-4月每月10~20號,紀錄平面報紙(自由時報、蘋果日報、民生報)、雜誌(壹週刊、時報週刊、獨家報導、TVBS)、與三大購物網站(奇摩、蕃薯藤、PChome)等瘦身美容商品廣告,電視、廣播則採隨機方式記錄,共計不實廣告紀錄222件。發現瘦身廣告除了傳統的平面媒體、電視之外,在網路上也漸形成風,如購物網站、網路新聞連結及電子信箱,更有藉著手機簡訊傳送。無孔不入的宣傳,形同強制置入,廣告內容更是遊走法律邊緣,不時出現誇大不實、宣稱療效的暗示。
遲來的正義不算正義,北市女權會理事長李兆環指出,根據衛生署資料,去年12月違規118件藥品、化妝品違規廣告當中,從刊播到懲處耗費兩各月以上的案子超過5成,其中5成費時3個月以上才完成,處分緩不濟急加上8成以上用最低罰鍰懲處,導致業者賺飽了就走,暴利之下無法無天。
檢舉案一半沒回應
婦團共發出39件檢舉公文,其中近乎一半的檢舉案是完全沒有得到回應,消失於公文轉發的過程當中。更離譜的是,有衛生局暴露檢舉團體名稱,引來業者向檢舉婦團發出「關心電話」,還有承辦人員以「看不清楚」「沒有訂這家報紙」為由,要求以報紙影本檢舉的團體,提供正本。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質疑,衛生主管機關要求檢舉人測錄電視、電台廣告測錄帶,根本是強人所難,她說「請問哪個民眾在家看電視會準備錄音錄影?誰又有這種設備?」,不友善的檢舉環境刁難有心的消費者,甚至連衛生署檢舉專線0800-233-789都連續幾天「打嘸人」。
在法規面的部分,由於瘦身美容產品涵蓋範圍廣泛,造成多法規範的情形,然而不同的法規對於不實廣告的相關罰則與責任歸屬亦不同,容易造成法律漏洞;而新興的瘦身美容醫療技術,例如:施打玻尿酸、肉毒桿菌的使用、脈衝光、雞尾酒療法等,都欠缺適當的規範,使得女性暴露在不安全環境中。
會議後婦團共同發出第九屆婦女健康行動宣言,包括了:政府應正視不實廣告氾濫問題,建立完整監督機制,並主動稽查;政府應檢討瘦身美容相關法規,釐清不實廣告認定標準、提高業者與媒體連帶處罰罰則,並增加產品與廣告新興通路之規範;應立法規範新興瘦身美容技術或醫療處置之施行;教育部、衛生署應積極宣導正確的體位觀念、鼓勵多元美的樣態;政府相關主管機關應結合民間團體加強宣導消費者意識,以保障自身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