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立報]媒觀:記者團結 媒改才有力量

【記者陳朝政台北報導】昨天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記者會,一方面譴責商業電視台,也希望媒體記者能夠透過自主團結的力量,反抗惡性競爭對新聞專業的壓迫與傷害。

「我寫過一篇文章,說媒體自律公約只是『媒體自我背叛的承諾』。」媒觀董事長管中祥說,要媒體自律不容易,需要外部力量,包括政府管制或是社會團體的壓力。雖然能某種程度影響媒體,但終究無法「改革」這個沉痾已久的媒體生態。

「當媒體走向八卦化,會導致民眾對公共事務的不了解,長期下來甚至會變得冷漠。」管中祥擔心,長遠來看,將造成媒體與民眾都無法監督政府與對社會信任的危機。但在這種環境中,受創的不只是社會大眾,管中祥表示,在這段期間也有不少媒體記者向媒觀投訴,表達「新聞專業」受到傷害,「所以我們呼籲記者,既然新聞專業得來不易,可以考慮集體『怠工』,拒絕這樣的新聞報導」。

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簡單釋義,「怠工」是指「工人為達到某種目的或取得某項利益,在特定日期內,故意降低工作效率的行動。」與「罷工」有著程度上的不同。但對資方而言,當然無法容忍「生財工具」影響收益,於是昨天幾無電子媒體出席的記者會場,就有多位記者提問表示:「集體怠工的氛圍要如何產生?」或是「有現實生活考量的記者,有什麼『後盾』來怠工?」

「要怎麼『怠工』,這是媒體記者的問題。」管中祥認為,為了飯碗不願意做,的確需要尊重,但是連「工作權」都保不住,如何談「專業自主」?「如果不起身反抗,不去加入工會、記者協會之類的組織,抱怨就只是抱怨」。

記者協會秘書長沈素如則表示,記協較強調「在體制內進行溫和、漸進式的改革」。她認為,就如同資深記者林照真的著作《記者,你為什麼不反叛》所說,記者不該輕易離開崗位,而是在堅持理想的情況下進行突破,努力做出好的報導。

沈素如說,特別是台灣記者的勞動權益並未受到充分保障,「記協沒辦法這麼瀟灑地呼籲大家怠工」,因為這要付出代價。但無論如何,或是選擇體制外的怠工,或是體制內的「溫和反叛」,都需要媒體工作者之間的團結。這股集體力量未必能成為「後盾」,最起碼能在嚴寒的媒體環境中,相互取暖。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