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舞賽台北報導】原住民電視台自94年7月1日開播迄今將屆滿一年,長期觀察原住民電視的織羅文化工作室昨天與原住民紀錄片導演共同召開「5千塊買一片(騙),你說奇怪不奇怪—抗議東森原民台再次剝削原住民」記者會。海洋熱導演Fangas Isak陳龍男表示,原民台應提供更多機會給原民,讓原民有機會學習媒體操作,「大賞」的做法並不是鼓勵原民,而是歧視原民。
原民台開台即將屆滿一週年,配合周年慶祝活動,原民台廣邀武林帖,邀請原住民紀錄片工作者參加「部落影展-原住民紀錄片大賞」徵選活動。許多在部落從事紀錄片工作的族人朋友都表示興奮,一年了,終於讓原住民可以「由自己來說自己的故事」,然而,原民台不僅不支付著作人報酬,連獎勵金都只有5千塊。
《海洋熱》導演Fangas Isak陳龍男首先表示,「原住民紀錄片大賞」活動本身意義很好,但是從內容分析,東森原民台並不重視原住民紀錄片。他表示,原住民電視台應該提供更多機會讓原住民在媒體裡發聲,不但發揚原住民文化,也讓原住民紀錄片工作者有機會學習媒體的運作,將來才能培養更多人才。
拍攝《請問番名》的紀錄片導演Mayaw Biho馬躍•比吼則質疑,原民台每年製播經費3億餘元,購片經費約3千萬元,但是原民台成立以來,從台視文化,換到東森電視,買的片子數百片,卻都是漢人製作的影片,原住民的片子要播卻是免費的,是欺負原住民。
另一位紀錄片導演Pilin Yabu比令亞布則以聲明稿指出,原民台成立之初,原民台及要求播映他的影片,當時承諾說30分鐘的片子播映費3萬元,但連續播了3個月,承辦人員卻告訴他是無償提供原住民頻道,並沒有播映費的問題。當時他沒有呼吸44秒。
噶瑪蘭族的紀錄片導演Bauki Angaw木枝•籠爻在聲明稿中則指出,以「原民台壹週年台慶系列活動」紀錄片徵選活動內容來看,原民台把原住民族紀錄片工作者當成山豬肉「論斤計價」的賤買。他呼籲原民台應每年至少提供2千萬元預算,委託原住民族裔製作紀錄片,並逐年增加。購買原住民族紀錄片之播放版權費,每小時節目不得低於5萬元等。
原住民紀錄片工作者表示,一般而言,電視公司對外購買影片的報酬大約為30分鐘3萬元、60分鐘6萬元,但是原民台並沒有支付播送報酬,反而要求參選者,簽署「同意書」,同意無償授予「原民台」「公開播送」及「公開傳輸」標的影片。
織羅文化工作室召集人Wsay Kolas舞賽古拉斯表示,原民台開台一年來,這是首度邀請原住民紀錄片工作者參加「大賞」,雖然遲了一年,「大賞」精神仍值得肯定,但希望原民台在態度和做法上應符合「大賞」的精神,對原住民紀錄片工作者拍攝的優質的影片除應該給予法律所規定的播送報酬外,更應該給予高額獎金,才真正符合「獎勵」的意義。此外,行政院原民會目前正辦理原民台電視節目製播公開招標案,織羅文化工作室也要求原民會,對於「前科累累」的東森電視,應列為「黑名單」,不得參與投標,否則原民會就是助紂為虐,自己欺負自己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