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公視、華視所組成的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於7月1日正式成立,象徵台灣媒體發展邁向重要的里程碑。如何妥善分配內部資源、滿足台灣觀眾需求,及符應公共責任,將是公廣集團要仔細思索的問題。
昨天立委黃偉哲召開記者會,針對公視轉播旅美棒球明星王建民轉播賽,提出製播建議,認為公視應確立定位,除了照顧大多數人的權益外,也不應忽略數量多卻弱勢的聲音。
黃偉哲指出,號稱全方位、全民電視台的公共電視,為了廣大球迷,自去年4月轉播洋基隊投手王建民出場的比賽,讓台灣民眾相當振奮。去年轉播後,收視率高居不下,今年公視再度以60萬美元買下王建民參賽的38場例行賽和15場季後賽,對台灣民眾雖為福音,但相對來說,也剝奪其他旅外球星及國內賽事的轉播可能。
黃偉哲認為,公視既然是以文化、公益為經營走向的電視台,並以公共責任為使命,應可藉媒體力量提升台灣的體育,「台灣除了王建民的棒球賽,還有更多種類與項目的球員需要培植與重視。」黃偉哲以世界大學運動會、世界桌球錦標賽為例,認為桌球屆好手莊智淵、蔣澎龍等人精彩賽事,若透過轉播,一定能提升台灣民眾的注目程度。
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秘書簡子祥認為,台灣體育雖有人支持,但多數的體育項目仍屬弱勢,「只要沒有轉播,就沒有企業贊助」,對台灣體壇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棒球迷劉小姐也表示,由於台灣媒體多屬商業化取向,使得球迷若想觀看二軍球員的比賽,只能透過線上轉播的方式,或翻閱隔日報紙觀看數據,「我們也想看影像,為喜歡的球員加油打氣」。
公視新聞部經理屠乃瑋表示,去年開始轉播王建民的比賽,是場「美麗的意外」,她指出,當時公視並未準備好開始面對轉播賽事等問題,「因為我們過去沒有經驗,當時公廣集團整併問題也尚未談攏,雖華視部分有專材,但他們也不願意轉播」。後來由於民眾的聯署與建議,公視於是耗費50萬美元買下大聯盟的轉播權。
屠乃瑋進一步說明,公視雖每年受政府補助9億元,但由於沒有編列轉播比賽的預算,只能透過內部預算的挪用,及向民間企業及各界人士募款,「其實資源相當少」。
屠乃瑋說,公視目前也已正積極轉播各式體育項目,除轉播旅外球星的精彩賽事,也會針對台灣重要的國際性比賽及本土賽事轉播,「為向下紮根,我們也開始重視國中、國小的球賽」。但她坦承,這三個環節要同時運作,對公視來說是相當大的考驗,「意味資源要重新分配」。以轉播大聯盟的球賽為例,去年之所以能以較低的權利金轉播,「是因為球賽已經開打了,而且沒人預料得到王建民的表現會那麼好」。但今年要再轉播,大聯盟便一視同仁,「對錢不多的我們來說其實也是壓力」。 屠乃瑋表示,目前公視能做的,便是在此三環節的前提下,盡量爭取最大的效益,「畢竟體育賽事,還是在商言商」。公視轉變為公廣集團,有階段性的任務必須完成,一開始只能以補充式的方式進行體育項目,但為公眾服務的方向絕對不會改變,將繼續往下紮根。
黃偉哲則建議,若公視可藉轉播讓台灣民眾瞭解政府在國際間推廣體育成果的願景,在經費短缺的狀況下,可與體委會或其他體育協會密切聯繫,甚至可與其他商業電視台合作,以節省資源。由於公共電視之目的在於彌補商業電視之不足,若其他商業電視台已轉播某些比賽,公視應可轉向鞏固其他運動或領域的能見度,以服務更多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