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誰在羞辱記者?

兩年一度的中研院院士會議已經於6日閉幕了,如果外界只是透過電視了解院士會議的內容,那麼你(妳)看到的可能只是「吳成文院士與黃香蓮女士的愛情故事」,或者「楊振寧院士與翁帆女士的老少配」。不只如此,台灣的媒體為了採訪楊振寧與翁帆,甚至還出現記者「用蹲」、或者「用跪」的姿式進行採訪,為的只是要問楊翁兩人的家務事,至於是今年的院士會議有什麼重大的決議,外界難以得知,看到這樣的新聞,不禁令人長嘆一聲,究竟是誰降低了媒體的格調,讓自己的記者只能跑出這樣的新聞而已?過去,只要是跑過院士會議的記者都知道,兩年一度的中研院院士會議,對台灣的學術界是何等的重要,事前,記者不僅要做很多的功課,到了會場,最好有本事認得出每一位出席院士的名字,以及他(她)們的學術背景、專業與可能的提案。

或有更認真的記者,早在院士會議召開前一、二周前,就開始準備專題資料,以便在院士會議召開前、後,推出專題系列報導,為讀者或觀眾進行分析,或者讓自己在眾媒體之間有獨家新聞的表現,寫出比較有深度的分析與內幕,以增加報導的權威性與可讀性,進而也提升媒體的形象。

可是曾幾何時?八卦風已經吹到院士會議,各電視台派出記者與SNG車,除了報導陳水扁總統向李遠哲院長致歉之外,其他時間都只是在捕捉「吳黃戀」與「翁帆是否已經懷孕了」,至於今年院士會議討論過的重要議案,包括:建議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工作小組,進行「台灣總體學術研究競爭力」的分析;建議大學培育年輕研究人才;建議教育部組織一個委員會,探討大學分類與評鑑;以及李遠哲院院長對台灣人口政策提出的建言等等,媒體不是不提,就是一語帶過。

所以大家在電視上看的畫面是,一堆記者「擠呀擠」,一下與保全人員發生衝突,一下又願意接受協調,最後,只要可以採訪到楊、翁兩人,用蹲的、用跪的採訪都可以,但這些八卦新聞,都是記者要的嗎?他(她)們又有辦法拒絕採訪這樣的採訪指令嗎?

說穿了,電視台看的就是收視率,所以各新聞台的主管包括總監、總編輯、新聞部經理都認定,報導「吳黃戀」與「楊翁配」,一定比討論嚴肅的院士會議的內容來得有收視率。因此,在「收視率擺中間,『記者專業』與『媒體品質』擺\兩旁」的考慮之下,大部分的篇幅成了報導部分院士們的愛情故事。

但是,媒體與記者會有這樣的表現,熟令致之?又是誰讓記者的專業如此被踐踏與質疑?

(本文作者李瓊月為資深媒體工作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