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媒體污名的手法一,亂耍術語

媒體污名的手法有很多種。有一類是直接的,複製生活中的「常識」。如精神病患是不定時炸彈。這種手法比較直接,也明顯,因此一般讀者容易察覺。但是,另一類是較間接,用抽象文字,套用西方的理論,然後加以去脈絡化的使用(而其實是錯用)。一般讀者(可能連作者)難以查覺這種手法。因為,一般人未讀過這些理論,無法區分其中的謬誤。第二種污名手法,十分可怕。
第二種污名法是否能「無往不利」?未必。具有批判意識者並真正讀了理論的人,終會拆穿此西洋鏡。最近一個案便是最好的說明。有一位媒體評論家,用精神分析的理論中「精神病患吃大便」來比喻目前政治人物的精神狀態。不久,另一位了解精神分析的人,即為文批判:理論中「吃大便者」不是指精神病患,而是一般人。但這位媒體評論家理論未讀通理論,只憑直覺,覺得「精神病患在吃大便」。

從這個個案可知,知識、理論仍是有用的工具,幫我們理解世界。但是,我們不可以只會吊書袋、只學到一點點皮毛,未經消化,便拿出來亂用。結果,理論、概念將只用包裝自已的成見與岐視。而知識將失去原來啟發的功能。

相關文章:[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445]請看這裡[/url]

(本文作者林麗雲為本會董事 )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