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談刻板印象 電視中的同志角色

■宋竑廣 (看電視的傢伙)

跟其他的特定族群一樣,媒體對同志所呈現的刻板印象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即便是受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以四顆半星推薦的情境喜劇《住左邊住右邊》,也不免因為刻板印象的問題,美中不足地被該基金會董事長、傳播學者管中祥為文批判。
話說回來,戲劇節目、特別是喜劇,真的有必要以刻板印象的角色才能營造笑點嗎?那當然是未必,像類似的情境喜劇、常常被相提並論的美國戲劇《六人行》,就因為自然地融入同志角色這點,被時代雜誌讚譽為是一種革命性的進步。

詭異的是,如果說編劇不了解同志,因為刻板印象而覺得刻意的女性化動作是男同志的最大公約數也就罷了,比這個更具普遍性的特徵───男同志是愛男人的(或女同志是愛女人的),卻一直沒被好好發揮,常常只有對其他男性角色花癡甚至死纏爛打而已。

戲劇中男同志如何看男人、如何跟男人戀愛很少被表現出來,比方,相對於女性,男人去愛男人可能就沒有要矜持的壓力,或者男同志如果有婆媳問題也很有趣等等。總之同志角色可以發展的點其實很多, 絕不會只有刻板印象可以演;只要他能夠在劇裡好好地愛男人,就可以跟周遭的環境產生有別於異性戀模式的互動。

除了愛同性別的人這一點之外,同志角色不應有什麼特定的形象,它可以跟其他身份配合弄出很多變化,但是不該只是一種,就像市井小民異性戀跟達官貴人異性戀也不會完全一個樣子吧!

其實,不帶刻板印象的演出在台灣是可能大紅的,前兩年,台灣的戲劇節目就很神奇地誕生了一位沒有刻板印象卻大紅的同志角色──《台灣龍捲風》之中的流氓黑枝。這算是一個在天時地利人和種種條件之下才會發生的奇蹟,因為這角色是常常要耍狠的流氓,所以不會套上女性化的刻板印象上去;再者,因為這角色想要染指的對象是壞人,觀眾用懲惡的心態接受了黑枝坦蕩蕩的情慾表白甚至於毛手毛腳的行為。原本男同志情慾場面是會受爭議的(如《孽子》),可是劇中黑枝頻頻對男人性騷擾既沒爭議也沒處罰(這部戲因為掌毆人被罰款35萬)。當然,逾矩的親暱動作也是同志角色常會有的刻板表演沒錯,只是剛好黑枝這個流氓角色本來就有會強迫人的表現,這一點就沒有那麼強烈地連結到他的同志身份。

看到黑枝這樣一個既不女性化也不清秀的同志角色紅起來,筆者不禁納悶,以往那一堆刻板的同志角色是演給誰看的呢?為何一直只演那樣的東西?其實,黑枝這角色的成功不過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用單向的角度看人是不會豐富到哪裡去的,用單向的角度刻劃一個角色自然也不容易成功\;如果一個同志角色只讓你覺得他是有某些特定動作的人而已,那就很難讓人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就刻板了,還能深到哪去)。

同志朋友最容易拿來跟他人解釋自己的一句話是:「除了喜歡同性別的人,就跟一般人差不多啊!」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要是編劇跟演員能夠聽得進去,好好想想,相信他們是會帶給我們更豐富,更有層次的角色及表演的。唉啊,說來說去也不過就是身為觀眾會有的基本期待:「別再耍老梗啦。」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