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媒體改革成為公民運動 使台灣不再有媒體受害者
■苦勞報導2006/09/02
對許多人來說,9月1日和平日並無不同,但對台灣的媒體記者朋友卻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今天是「記者節」,最近卻發生王建民拒絕接受台灣媒體訪問的事件,以及長久以來充斥在新聞媒體的各種侵入式報導,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有鑒於此,特別在昨天(9月1日)上午舉行一場「以反省取代慶祝」的記者會,並發起連署,希望記者朋友在爭取新聞自由之虞,也能回歸新聞專業,並尊重受訪者的人權,共同為更優質的媒體報導做努力。 晶晶書庫負責人賴正哲表示,由於台灣媒體長期對同志身份的污名,以致於許多同志朋友不喜歡和家人一起看電視,甚至於害怕,因為從以前到現在,媒體只要沒有重大新聞事件,同志的新聞往往就可能被拿來大作文章,而且不管內容是什麼,受訪者的聲音永遠不會出現。 賴正哲說,甚至在前幾年有一則新聞是同性戀除夕夜轟趴,新聞畫面是一個個男同志被迫穿著內褲排排低頭站好,媒體標題聳動的把同性戀=轟趴=雜交=愛滋,那一天有許多同志朋友,剛好在與家人圍爐吃飯看電視,可想而知,他們的那一餐\有多麼的煎熬與痛苦。
賴正哲說,就算是人盡皆知的「斷背山」,媒體著重播報的,卻是李安如何努力奮鬥,如何成為台灣之光的過程,但對於斷背山這部影片當中,同志朋友由於大環境的不友善,被迫步入婚姻的心路歷程,卻著墨甚少,甚至絕口不談,至於電影海報上的宣傳,只寫著“人人心中都有一做斷背山”,但「要問的是媒體為何要迴避?這個迴避背後代表了什麼?為什麼不能正大光明地跟閱聽大眾說,這是一部在談同志的電影呢?」
「無知產生偏見,偏見產生污名」北縣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劉麗茹說,媒體用許多「瘋漢」、「瘋婆」形容精障者,一而在再而三的傷害這些弱勢族群,希望媒體記者能持平客觀的報導,落實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的責任。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痛心表示,台灣媒體長期且持續的傳遞錯誤的愛滋知識,造成「媒體越教育,愛滋越恐怖」,讓民眾一方面排斥愛滋病患,一方面無法獲得正確的防治策略與醫藥新知,此外受害最深的愛滋病患,因媒體的污名,甚至容易自暴自棄,走上絕路。
林宜慧說,希望媒體能對愛滋病患與精障者的錯誤示範負起導正的責任,若做不到,最起碼媒體要「停止傳遞錯誤知識!」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呼籲,媒體工作者不要將受訪者視為狩獵的祭品或是換取利潤的商品,而是將受訪者當作「人」來看待,另外也希望媒體高層不要將媒體勞動者當作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賺錢機器,而是當「人」來尊重,最後他不忘提醒媒體工作者要認清自己同時擁有專業者與勞動者的雙重身份,媒體工作者應該透過工會、集體的力量,試圖捍衛自身的工作權,因為唯有工作權與勞動條件被予以保障,新聞專業和媒體品質才有真正提升的可能。
「有人說在媒體年代,誰都有可能成為五分鐘的英雄,我要說在媒體年代,誰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五秒鐘的受害者」,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聰表示。
李明聰說,「王建民事件」閱聽大眾到TVBS前抗議,最後TVBS的道歉說詞卻是當天跑線記者專業訓練不足,由此可見,每一位記者也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媒體受害者,我相信新聞記者可能原本具有專業素養,但諷刺的是,媒體環境卻讓他變得不專業。不管是名人、民眾或是記者朋友,都有可能在下一個五秒鐘淪為受害者,因此大家要一起努力,讓媒體改革成為公民運動! 此外媒體觀察基金會及媒體改造學社不忘呼籲大家最近成立了一個「媒體勞動站讚戰」的網站,希望大家對媒體的相關問題有興趣者,可以到此網站一起討論、交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