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凱達格蘭大道上醞釀已久的政治活動正式展開,在國內媒體的過度關注下,這場以「反貪腐」為訴求、以「和平」、「理性」為號召的政治運動反而成為了這幾天以來台灣大多數閱聽人無法迴避的新聞夢魘,不但嚴重排擠了其他重要社會、民生、國際新聞,眾家商業媒體更有意無意地強加詮釋,或是引導活動走向,提供的資訊也流於瑣碎、片面與情緒化。
台灣媒體觀察與教育基金會在此對媒體報導此一事件提出三點訴求:
1. 媒體不該淪為群眾宣傳品,應多方呈不同的立場與聲音,台灣社會並非非藍即綠社會,應顧慮不同的社會立場與感受,以及與多元觀點與價值。
2. 媒體大幅報導群眾運動已大量排擠其它新聞,群眾運動報導固然重要,並為顯著新聞,但報導時需考量比例原則,不應忽略其它有關教育、民生、經濟、環境、社福等新聞。
3. 對於群眾運動報導勿過度強化衝突面與花絮,如此會將新聞帶向表面化、激化、對立化與瑣碎化,相反的,媒體應更深化群眾運動報導,進一步探討群眾運動背後所存在憲政體制、陽光政治、政治人物操守等相關相關議題,發揮媒體功能,提供豐富與深入資訊,呈現群眾運動在民主發展的意義。
相關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