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社會團體拜會東森表達對外配新聞報導不滿

9月14日下午,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南洋台灣姐妹會、婦女新知以及國際勞工協會多位代表前往東森電視台,向東森新聞歧視與污名化外籍配偶表示抗議,東森新聞部副總楊荊蓀及編審吳如萍對於新聞處理不當表達歉意,並表示願意打開窗口和社會團體討論,承諾往後讓社運團體和記者在職訓練合作,加強記者的專業。 在9月初,東森新聞推出一系列關於開學季的報導,其中有兩篇新聞寫道屏東縣的外籍新娘子女因為外籍的媽媽不會國語、無法教導孩子功課,也因為家境清寒,媽媽必須為家計奔波,「新台灣之子」缺乏家庭教育,記者在文末更指出「無奈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未來又能給台灣多少希望呢」。南洋姐妹會的姐妹們看這樣的新聞大為火光,決定表達嚴正的抗議。

南洋姐妹會理事林金惠質疑家庭教育為什麼一定都是外籍媽媽的責任,外籍配偶本來國語程度就不夠好了,加上嫁到的家庭很多本來就是家境清寒,媽媽已經要負擔沉重的家計了,為什麼還要負擔家庭教育的責任,難道其他家人就沒有責任麼。林金惠還表示,社會加諸給外籍配偶太沉重的家庭責任和太多的負面標籤,記者也許是好意要關懷家境清寒的異國婚姻家庭,但卻似乎質疑了外籍配偶的語言弱勢間接造成了社會問題。姐妹會前理事邱雅青表示,現在很多記者對於外籍配偶的報導不但複製了社會對外籍配偶的刻版印象,不但傷害了「新台灣之子」,也讓姐妹們很受傷,害怕走出社會,還擔心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會如何看待外籍的媽媽。

東森電視前新聞部編審吳如萍對於記者不當的新聞處理深感歉意,並且為沒有發現這一系列新聞的問題承認缺失。吳如萍表示,此系列報導本來是為了因應開學季,關心弱勢族群的學童,想要突顯出台灣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沒想到發包給南部新聞中心,回來的新聞竟然操作失當,造成讓社會誤解的可能,並且傷害到外籍配偶,深感歉意。吳如萍表示,感謝社會團體這次與會,讓東森發現問題,並承諾在東森新聞每週一下午4點的《面對觀眾》節目中,討論這次的新聞處理失當議題,不過,《面對觀眾》目前因為倒扁事件持續延燒暫停播出,等節目恢復後便會處理此事。國際勞工協會秘書長顧玉玲強調,希望姐妹們能在《面對觀眾》節目中表達新聞報導的感受,東森並能在節目中公開回應。吳如萍表示,會訪問南洋姐妹會成員,請她們直接表達對媒體報導的看法。

媒觀董事長管中祥指出,這幾篇新聞內容中記者的用語不精確,並且內容隱含了階級歧視與種族歧視,這並不只出現在單一記者、單一新聞內容中,而是現在記者的普遍問題。管中祥表示記者雖然表達對於社會弱勢者的關心,但是記者仍為社會結構中的優勢階級,不一定能發現自己處理新聞不當或用語不當的問題,故希望能夠加強記者的在職訓練。婦女新知媒體及教育部主任王正彤也呼應,希望東森能讓社會團體參加記者的在職訓練,加強記者對於弱勢族群的認識。吳如萍回應這是個可行的辦法,將會向上級反應,邀請社會團體到記者的在職訓練課程中演講。吳如萍表示自己將成為窗口,未來能充分扮演社會團體與東森新聞之間的窗口。

這次前往東森表達抗議之聲的任務算是圓滿,我們得到了東森新聞的道歉與回應,也感受到東森新聞接收到來自社會團體的壓力,不過,接下來就待看東森是否可以履行承諾在《面對觀眾》節目中公開回應囉,也請大家往後眼睛睜大點,多多督促媒體,並且不吝於對不當新聞處理表達抗議之聲,透過這樣的行動形成社會團體以及閱聽人對於東森新聞的監督力量,也希望各家新聞媒體都能夠成立面對觀眾的窗口,讓觀眾也有表達聲音的權利。

(撰稿:媒觀志工李昀臻)

侵權的兩則新聞

[url=http://www.ettoday.com/2006/09/06/124-1987421.htm]屏縣卅外籍新娘子女缺乏家庭教育 家境清寒也是問題之一[/url]

[url=http://www.ettoday.com/2006/09/06/329-1987417.htm]屏縣鹽洲國小混血兒全縣最多 家庭教育貧乏思想出現偏差[/url]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