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媒觀講堂談兒童節目 強調適齡重要性

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新聞稿
 
2016/4/2
 

媒觀講堂談兒童節目 強調適齡重要性

 

  該如何為孩子挑選合適的兒童節目?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簡稱「媒觀」)在兒童節前夕,於今(2)日下午在國立台灣圖書館舉辦2016年媒觀講堂1講「兒童節目兒童看?適齡收視好心安!」,邀請辛靜婷、吳娟、吳郁玟以及張慧心等產、官、學界及家長代表共同對談,與聽眾面對面,探討兒童節目的分齡概念,以及該如何為兒童選擇最適合收看的節目內容。

  新竹教育大學助理教授辛靜婷分享,即使是卡通也未必適合所有孩童觀賞,因此家長為孩子挑選節目時,應挑選適合其年齡層的內容。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簡稱「NCC」)及媒觀每半年都會評選出適合二至六歲、七至九歲、十至十二歲及七至十二歲等不同年齡層兒童適合觀賞的節目並授予「適齡標章」,家長及教師可以根據標章挑選合適節目。此外,因為兒童沒有自己發聲的機會,因此我們更應該重視兒童傳播權,意即兒童有權利去觀賞好的電視節目,而不是只跟著大人看節目,因此,挑選適合兒童的優質節目非常重要。

     大愛台節目部副理吳郁玟以自身經驗為例,過去她發現女兒在看綜藝節目時,能夠馬上模仿節目內容,驚覺電視對於孩子的影響力超過想像,於是離開當時工作的商業電視台,轉到大愛台致力於製作優質兒童節目。她表示,好的兒童節目一定要包含「資訊」和「教育」,並以環保教育節目「呼叫妙博士」為例,該節目今年和全台九十餘所學校結合,透過節目教導兒童環保概念並實際行動。許多優良兒童節目內容寓教於樂,也受到孩子喜愛,因此只要有機會引導孩子看到好的節目,就會養成好的收視習慣,而這是大人要努力的目標。

  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張慧心過去曾多次擔任適齡兒童節目標章評審,她強調,只要挑對好的節目,就能夠讓孩子打開視野,培養多元文化內涵,例如公視的「老師您哪位?」就邀請各個領域有貢獻的人士到學校和孩子互動,而除了台灣的自製節目外,也有許多國外的優質兒童節目探討各種議題,具有啟發及教育意義。她更呼籲,與其關掉電視,不如陪伴孩子,積極挑選優質且適齡的兒童節目內容,因為其中有非常多很棒的教育內容,自己在擔任評審過程中也獲益匪淺。

     NCC簡任視察吳娟表示,NCC於2011年通過「兒少通訊傳播權益政策白皮書」,揭示以建構寓教於樂、健康安全和平等近用的優質兒少通傳環境為目標,因此也希望和製作單位、公民團體及觀眾共同攜手努力,一起為國家未來主人翁打造優質的通訊傳播環境。對於民眾詢問如何監督不當電視內容,吳娟回應,NCC身為主管機關,法律為最後一道防線,除非有違法情事,否則不可隨意開罰,因此呼籲民眾發揮他律力量,並可利用NCC的申訴管道,監督媒體表現,而2018年全面數位化之後,家長可以屏蔽不當內容之頻道,防止兒童接觸。

  媒觀表示,有好的媒體才會有好社會,因此將持續辦理「媒觀講堂」,跟民眾互動,分享更多媒體相關議題。相關資訊及影片內容可上媒觀官網查詢。

更多照片請見:2016媒觀講堂第1講現場

適齡兒童電視節目標章→網頁
 

國人自製優質兒少節目→網頁

↑新竹教育大學助理助理教授辛靜婷

↑大愛台節目部副理吳郁玟

↑由左至右: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張慧心、NCC簡任視察吳娟

由左至右:吳娟、黃聿清(媒觀研發長)、辛靜婷、吳郁玟、張慧心。中為現場小朋友聽眾。

相關工作項目: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