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06年第二季優質節目評鑑」製作單位感言--白美洪(公視「少年哈週刊」製作人)

今年四歲多的『少年哈週刊』,是公共電視自製的「新聞導讀」節目,也是全國唯一針對10-14歲青少年設計的新聞性節目。可是内容呈現卻是完全跳脫新聞給人的「刻板印象」--生硬嚴肅!『少年哈週刊』改用家庭情境喜劇配合動畫,及青少年出外景親身體驗等多元方式,把新聞變得相當活潑有趣且生活化!
許多專業報告都指出,近年來青少年的憂鬱指數持續攀高,困擾的三大軸心問題包含兩性關係、人際關係、課業問題,因此節目內容在設計上,就必須巧妙地結合「新聞」與「青少年議題」,比方「顏清標取媳新聞」,除了要幫青少年換個角度看新聞,破解該新聞所可能導致之「未成年結婚生子」美麗假象,也必須同時剖析「未成年生子」所衍生之問題。本節目最大的特色,就是不說教,改以青少年親身體驗方式透視問題,比方要讓青少年了解「未成年生子」之後續難題,節目就是由國中生出外景擔任baby保母,讓青少年「體驗小小媽咪小小爸比」的一天,以「reality show」來呈現,實際記錄青少年的心得。每每拍攝完一個主題,同時也創造一個「青少年記錄片」,這對當代青少年文化而言,也創造了一種新聞記錄觀點。

不過製作這樣的節目也有很大的挑戰,最大的難度在於,製作團隊的人力與經費相當有限,卻又必須在一周內立即深入了解一個新聞議題,並且對青少年做問卷調查,歸納出新聞和青少年的關係,創造青少年所期待獲得解決的面向。

四年多,我們努力記錄了全台灣幾百所國中小的故事、觀點,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成功將台灣學童的故事推展國際影展;『蘭嶼小鬥士』專題獲得了「德國漢堡國際兒童影展首獎」、與「美國芝加哥兒童影展佳作獎」;今年又以『夢想之旅』榮奪『台灣國際兒童影展』之『最佳兒童電視節目』獎。且令人感動的是,國內來自四面八方的教師,也不斷寫信索取「少年哈週刊」,因為他們急切需要節目的創新內容做為教材,我想這就是公共電視真正做到了「公共服務」的精神了,這也是製作團隊最感動的地方了!

我們不禁在想,青少年正處於需要被引導、開發視野的年紀,最近雖然兒童頻道增加,但因為商業考慮都集中在幼兒,屬於青少年的優質節目可能越來越少,我們誠懇呼籲政府與民間共同支持公廣集團,兒少頻道儘速成立,以提供青少年更多的優質節目!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