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行政院原民會製作之九支原住民形象廣告文字內容

行政院原民會製作之九支原住民形象廣告文字內容
排灣族(PAIWAN)
在台灣最南部的山區,有一群住在石板屋的原住民,「他們」擁有世襲的階級制度。貴族是擁有土地的部落頭目,他們依賴眾多的平民佃農納稅維生。因為毋需狩獵,擁有充分的的餘暇,創作華麗的木雕和服飾。不過只有頭目的長子女可以繼承家產,其他的子女三代以後,就變成平民。「這一支」嚴守階級制度的民族,我們稱為「排灣族」。
【標題:推動部落環保生態】
鄒族(TSOU)
在著名的阿里山上,住著「一支」「男子英挺」,「少女容貌姣好」的民族,「他們」曾經有一隊所向無敵的常勝軍,早在兩百多年前,就因為幫助清廷平亂有功,多位頭目受邀到北京觀光,年餘連乾隆皇帝都把自己的龍袍賞給他們,可見大清皇帝如何寵幸「他們」。「這一支」歷史輝煌,令人神往的民族,我們稱「他」為「鄒族」。
【標題:共同維護社區安全】

邵族(IDASAU)
在中部知名的日月潭畔,住著「一支」「只剩下」三百人的原住民,「這支」族群的來歷「神秘難考」,只知道是古代追逐一支白鹿而意外來到日月潭畔定居,「他們」是台灣原住民當中唯一湖棲捕魚民族,是父系的氏族分工社會,各氏族各有聯繫。擁有悠揚而美妙的木杵音樂,讓日月潭因為有了他們而更增風采。「這一支」「即將漢化消失」的民族,我們稱「之」為邵族。
【標題:培養部落人文教育】

雅美(YAMI)
有一座我國最靠近菲律賓的領土「蘭嶼島」,住著一支海洋文化的民族,「他們」住在颱風難以搖憾的的地下屋裡,划著「造型奇特」的拼板舟。「他們」「個子不高」「懼怕鬼靈」,可是很努力又重視榮譽。「這一支」靠海維生的「島民」,我們稱「之」為雅美族。
【標題:促落產業發展】

卑南族(PUYUMA)
「台灣後山」的台東平原上,「有一支」自認歷史輝煌,充滿尊容與自信的原住民,「他們」曾經以一支斯巴達教育磨練出來的精銳勇士,征服幾乎一半的東部平地,在他們努力範圍的部落,都必須按時納糧進貢,而且「他們」還擁有「可怕的」「巫術」,連盤據深山的「異族」,都為之膽寒。「這一支」充滿傳奇故事的民族,我們稱「他」為卑南族。
【標題:保障社會福利醫療】

魯凱族(RUKAI)
在台灣南部的深山中,住著一支「皮膚黝黑」、「眼睛又大又亮」的原住民,「他們」的人數稀少,卻非常團結友愛,即使到了今天,傳統貴族與平民的分際還是很明顯。「這些人」住在乾淨而典雅的石板屋內,以佩戴百合花為榮耀,民族性相當保守,至今仍然有許多人過著傳統生活。「這一支」神秘的民族,我們稱「他」為魯凱族。
【標題:建立部落環境景觀】

賽夏族(SAISIYAT)
在台灣新竹與苗栗淺山丘陵,住著比「熊貓」還稀少的原住民,「他們」很早就被納清廷版圖,可是至今堅持著傳統文化。「他們」的姓氏都是例如風、日、豆、絲、狐等的「怪姓」,可是每一個都充滿「奇怪的」來歷,而且「他們」還擁有一個「全球僅見」的矮靈祭典。「這一支」「神秘的」民族,我們稱「他」為賽夏族。
【標題:培養部落人文教育】

噶瑪蘭(KAVALAN)
台灣原住民除了目前的10族以外,還有許多平埔族。如今他們都已「因為通婚」,而「變成」了「平地人」。在台灣所有平埔族當中,住在蘭陽平原上是最晚漢化的一族,「他們」天性和平又愛乾淨,可是遭遇也最悲慘。「他們」曾經被迫從宜蘭輾轉「流亡」到花蓮各地,「這一支」充滿悲情的民族,我們稱「之」為噶瑪蘭族。
【標題:建立部落環境景觀】

布農族(BUNUN)
在台灣中央山脈深山,住著「一支」宛如「馬拉松登山選手」的原住民,不論男女都能爬山涉水,如履平地,因此被譽為台灣高山的守護者,是登山隊伍中最器重的嚮導。「他們」重視互助共享,天性溫和忍耐,可是卻對敵人施以以牙還牙的原則,是當年日本統治者最不敢輕侮的族群,「這一支」原住民,我們稱「之」為布農族。
【標題:共同維護社區安全】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