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觀公民記者報導》扣掉那些喝維X比的無名英雄,對於「勞工」還可以有什麼不同的印象?排除那些推銷消費性商品(如:金飾、鑽石、化妝品)的廣告,「女性勞工」又可以用美麗之外的形象出現嗎?「台北非常女」,一部檢視台灣職業婦女生活點滴的紀錄片,以鏡頭描繪缺席已久的女性勞工身影,娓娓道來這些「非常女」如何在家庭與工作的擺盪間,漸漸練就了一身非常的情感與能力。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出資,委託影像工作團隊紀錄勞工群像已非第一次,「台北幾米」即是前例。然而陳素香、李佳音、郭明珠三位未婚女性組成的影像團隊,如何紀錄兩名想兼顧家庭與工作的職業婦女?鏡頭下的樣貌,又真是職業婦女的全貌嗎?
影評人游惠貞在座談會中首先開砲,一方面提醒觀眾此片乃由公部門出資,影片的性質與一般紀錄片不盡相同,許多勞工問題的處理也「相當客氣」。另方面三問勞工局,「為何拍紀錄片?為何出資拍片?影片的流通方式與管道又會是如何」?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周佳君則接下第二棒,建議勞工局延長紀錄片的製作時限。畢竟人生的經歷難以預料,世事的更迭非一蹴可及,現有規範要求紀錄片須在一年內完成,實是「強人所難」,也導致許\\多議題無法延伸討論。此外,影片既已拍攝完成,擁有決策力的公部門下一步該怎麼走,才能改善女性勞工長久以來的勞動難題呢?
整體而言,影像製作團隊雖然經驗不豐,畫面的美學也稱不上優秀,但拍攝的誠意以及片中兩位非常女的生活點滴,著實勾起不少女性與會者的認同與感觸。不論是由中時工會轉戰保險業,且從不婚不孕變成又婚又孕的岑君,抑或是無法兼顧護理工作與母職,只得耐著相思將小孩交給高雄岳父岳母照顧的若萍,都真真切切地是台灣女性勞動者的部分縮影。透過這些縮影在影像中的放大,台下無數無名的縮影似乎特別容易伴著眼淚去體會她們的艱苦與快樂。
共鳴「非常女」的聲音相當堅定而響亮,特別是在同為工會女性幹部的身上。座談會中有不少前任與現任工會人士出席,個個都有滿腔經驗可抒發。主持人夏林清教授才剛請中時工會的人馬暫時停歇一下,把發言機會讓給其他朋友,下個搶著發言的卻依舊是工會中堅,不同的是其所屬單位並非中時罷了。
執行製作郭明珠表示,有人直言「片子裡的女生沒有看出什麼非常之處,你們要不要改個片名啊」?但她認為,平凡中反映女性集體的處境,就是這部影片想要說的話,而資本市場中的女性勞動力,從來都不平凡。
附註:本片預計於2006年4月後開放索取,4月前若願意協助「台北非常女」公開播映者,歡迎與台北市勞工教育中心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