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941111媒體觀察站線上收聽

[size=small][b]本週主題:政論節目論政治?[/b]
主持人:管中祥、洪貞玲、萱萱

[b]內容報報:[/b]
自從TVBS的「2100全民開講」在90年中帶起台灣call-in型政論節目的風潮後,因著幾乎是一年一次的選舉,政論節目自我增生、變型,有了許多不同的樣貌。除自稱中立的主持人與三五來賓加上call-in觀眾的主流類型,如三立的「大話新聞」;還有販賣個人政治魅力的主持人與好友聊天抬槓的次要類型,如中視的「文茜小妹大」;也有和執政者套好招,作為政策宣傳工具的再次要類型,如民視的「挑戰政策」。[/size][size=small]十年來,這些在電視上口沫橫飛、口若懸河而忘形的主持人、專業政治評論家、資深記者、各黨政客,和call-in進來的熱情觀眾,一同搭起了貌似民主對話的舞台。但本質上,這些節目掀起的政治激情,真能成就溝通的最終目的:「共識形成」嗎?

幾年下來,我們可以觀察到政論節目的興衰,總是跟中央、地方等大小選舉的節奏而走。每逢大選,政論節目便如雨後春筍般地興盛,而且各有色彩、壁壘分明;選舉結束,則紛紛收兵。

這是為什麼呢?是人民隨著選情加溫而有收看政論節目的衝動,節目順應而生嗎?還是相反,是政論節目搭上政黨互鬥的高潮,配合鼓動選民的政治熱情並加以消費呢?而究竟,在最近號稱以「爆料揭弊」為職志的政論節目,起了多少監督政府的媒體作用?資訊的可靠度又有幾何?而除了檯面上的政治鬥爭與朝野對抗外,人民其他的政治生活(或生活政治)議題,比如性別、少數族群等問題,又獲得了多少關注,而讓人民有多少表達的空間?

欲知分曉,請按下面的節目收聽~~[/siz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