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立報]控制學童閱讀 美保守家長檢查內容

譯寫■盧季寧
在全國政治氣氛的壯膽之下,愈來愈多保守派家長和宗教團體在美國各地,對學童在校閱讀的書籍提出異議。

根據密蘇里人報等媒體報導,這些保守派家長或宗教團體投訴學童閱讀的書籍,通常發生在地方學區的層次,因此州政府的相關紀錄十分罕見。然而近年來,部分組織開始進行追蹤,因為在911恐怖攻擊事件或宗教保守派人士發起的政治行動後,美國各地出現了許多控制學童閱\\讀的內容的行動。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德州分部(ACLU of Texas)已對德州1,260個學區書籍投訴的案件調查了8年,根據該組織的調查,在2003至2004學年,德州88個學區有151本書遭到保守派家長或宗教團體投訴,較2002至2003學年的71個學區134本書高出許多。

在2003至2004學年德州遭投訴的151本書籍中,最後有62本遭禁,33本限制特定學生閱讀。遭投訴的70%書籍中,保守派家長或宗教團體所持理由是,書中含有褻瀆語言或性內容。沒有半本書遭頻繁的投訴,但哈利波特系列已超過其他書籍,成為保守派家長和宗教團體投訴次數最多的讀物。

華盛頓州立大學促進公民使用政府資訊研究中心(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Access Northwest)的調查發現,2002至2004年,華盛頓州的22個學區共出現34本書籍遭投訴,最常見的原因為書中含性內容、褻瀆語言或涉及宗教。但華盛頓州的296個學區中,只有63個學區回答該中心的調查,因此數據的正確性有待商確。

每年在9月的最後一週,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都會舉辦禁書週,這項活動是在1982年起開辦,目的是為了提醒美國民眾,別把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賦予的言論自由權當作想當然爾,進而鼓勵美國民眾反思所謂的禁書究竟是否有理,或只是人們假言論檢查制度之名來限制自由表達創作理念的自由。

此一活動獲得許多團體的支持和贊助,如國會圖書館圖書中心、美國書商協會、美國書商言論自由基金會(The American Booksellers Foundation for Free Expression)、美國出版商協會、美國記者作家協會和全美大學書店協會等組織,都對此一活動表達強烈支持。 例如,2001年美國禁書週的口號就是:「開放心胸:閱讀禁書」。活動發言人朱蒂斯•克魯格(Judith Krug)也表示:「禁書週的活動旨在讓人們注意言論檢查制度,並且提醒美國人,如果我們不積極的保護它,寶貴的自由其實是很脆弱的。」

對美國民眾而言,挑選禁書是輕而易舉的事,因為許多美國精典作品在某些州曾被列為禁書。美國圖書館協會知識自由辦公室(Of-fice of Intellectual Freedom)曾發布「1990至2000年遭投訴最多次的書籍」的調查報告,報告發現自1990年以來,共有6千5百部書籍遭到投訴。

所謂的「投訴」是指:以書面方式遞交並存檔,向圖書館或學校正式指控某書的內容不當或質疑其合法性,約60%的投訴是家長提出的,圖書館的贊助人或圖書管理員也提出了一定數量的投訴,而書籍若遭到投訴,可能導致下架。

根據這份調查報告,美國許多精典暢銷作品,如約翰•史坦貝克的《人鼠之間》(註1)、馬克•吐溫的《頑童歷險記》(註2)、瑪雅•安琪羅的《我知道為何籠鳥歌唱》(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註3)、《華爾杜在哪裡》(Wheres's Waldo,譯按:一種訓練兒童眼力遊戲)。

羅伯特•柯米爾(Robert Cormier,1925年迄今)的作品《巧克力戰爭》(The Chocolate War),內容描述一名青少年激起全校學生的憤怒,挺身而出捍衛他的信仰,被美國圖書館協會列為2004年遭投訴次數最多的書籍。2004年,哈利波特系列叢書沒有半本被列入遭投訴次數前10名的榜單中(2002年有入榜),但作者羅琳為2003年遭投訴次數第2高的作家。

美國圖書館協會的數據並不完整,因為該協會只接受地方圖書館員主動傳遞的投訴數據,2004年該協會接受的投訴案件較2003年增加了30%。

美國圖書館協會知識自由辦公室副主任比佛利•貝克(Beverly Becker)表示:「多數的投訴是由家長提出的,他們擔心書裡的褻瀆語言對小孩有害。」

根據美國圖書館協會接到的主動傳遞的數據,主題涉及「反基督」的書籍,如強調巫術和撒旦崇拜,在投訴排行榜上名列第2。比佛利•貝克說,每4到5件投訴案中,只有一件會呈報給該協會,但多數的投訴案最後功敗垂成,遭投訴的書還好端端地擺\\在圖書館書架上。 美國自由論壇(Freedom Forum)的憲法第一條修正案中心視察員保羅•麥克梅斯特(Paul McMasters)表示:「最常提出投訴的是家長團體,他們非常關注書籍是否含有猥褻內容或與挑戰他們的世界觀。這些家長團體經常不動聲色,帶著他們投訴的書籍,直接找上學區董事會。」

保羅•麥克梅斯特說,這些家長團體裡的某些成員甚至擔任學區董事會董事,他們在決定應接受哪些投訴案上極具影響力。

美國反言論檢查聯盟(National Coalition A-gainst Censorship)主任瓊恩•柏汀(Joan Bertin)表示,書籍投訴案件很難予以量化,多數的投訴案只發生在地方層次,許多投訴案件可能不會經過官方程序,學校可能自動過濾掉一些書籍,避免遭到家長投訴,學區董事會有一定的影響力,可決定哪些書可以上架或下架,而家長對某個學區投訴一本書,可能產生寒蟬效應,導致其他學區停止使用這本書。

瓊恩•柏汀說:「自2004年總統大選後,家長的投訴案件有增加的趨勢,那些認同所謂家庭價值的家長,被全國的政治氣氛壯了膽。」

瓊恩•柏汀說,1960年代早期和中期,美國人較能接受言論檢查,但在1960年代後期和1970年代早期,對成人閱讀的限制已經放寬,然而,對兒童閱\\讀書籍的限制仍是多方角力的戰場,所謂的對兒童造成「傷害」,是很難定義的,法院也不太樂意給予定義。

家長對書籍的投訴行動,偶爾會提高至州政府的層次。今年,阿拉巴馬州議員提出一項法案,對提倡、鼓勵、認可某種生活方式或行動,而違反該州雞姦和不當性行為相關法令的書籍,將予以查禁。這項法案只獲得少數人支持,最後在委員會中遭到封殺。

儘管家長的投訴案件愈來愈多,美國圖書館協會認為,多數的書籍仍可以逃過家長的抗議,好端端的放在書架中,若書籍遭下架,多數的學校也有替代書籍。

註1:約翰•史坦貝克,1902∼1968,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其作品《人鼠之間》因「語言褻瀆,帶攻擊性,並有種族主義傾向」被視為禁書。其另一部作品《憤怒的葡萄》,也曾被列為禁書。

註2:馬克•吐溫,1835∼1910,其作品《頑童歷險記》因「種族歧視、攻擊性語言、無知」被視為禁書。

註3:瑪雅•安琪羅,1928年迄今,其作品《我知道為何籠鳥歌唱》因「性內容、種族歧視、攻擊性語言、暴力」被視為禁書。

(本文轉貼自20050829台灣立報)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