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張時健:這樣的產業結構,危及自由競爭,產業不能健全發展,也降低內容多元性,絕非閱聽人之福

◎ 在頻道位置的調整上,我們認同NCC「頻道區塊化」政策方向。並在維護閱聽人/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主張購物頻道不應排除區塊化的適用範圍。理由是,就消費者的角度而言,付費收視的期待,原本不在買商品行銷、購物資訊來看。購物頻道安插進一般頻道區塊之中,是要取強勢頻道吸引觀眾的地利之便,讓消費者在不經意流覽到購物資訊的狀態下被觸發慾望,進行消費。這是對消費者主權論的一種諷刺性的安排。就閱聽人的角度而言,目前購物頻道能夠搶占了優勢的頻道位置,一方面因其獲利能力突出,二方面因為三大購物頻道業者「東森」、「VIVA」、「富邦」,都同時兼營有線電視系統,占有垂直整合優勢。也就能夠占據黃金的頻道位置,但這也就意味著,對其他獨立經營的頻道業者,起了立即的排擠作用,從而減低閱聽人接觸到的內容的多元性。
基於以上兩點理由,我們認為應全面落實頻道區塊化的政策方向。

◎今天討論的頻道進退場機制,我們認為其實反應了更深層的產業結構問題。當前的有線電視產業,確實存在著系統商勢力凌駕於頻道商之上的現象。一方面因為有線電視系統的市場已經為少數業者整合,而取得實質寡占的地位。二方面,這些少數mso業者,同時垂直整合了頻道經營、代理;節目製作、批發的能力。這樣的壞處有二方面:

第一方面:對產業內既有的獨立業者造成不公平競爭。這樣的產業結構,致使非屬mso關係企業的頻道業者,議價能力遠不如系統商。而導致在整個產業的利潤,過度集中在系統商。在這種利潤不公平公配的情況下,頻道商的經營能力、節目製作能力都會因此打折。

第二方面:對有意進入市場的業者造成太高的進入障礙。受限於同軸線纜的頻寬承載量,目前已經向政府申請通過的衛星頻道數量,沒有辦法全部上架,顯示我們的有線電視系統已經超載。在這樣的情況下,產業內兩大mso業者,東森與中嘉,旗下經營的東森、緯來系統的頻道家族,及其代理的頻道,加起來的總數可能已經超過前精華的七十六個頻道數量的一半,而且全部擠進這些前七十六個頻道之中。而這些頻道家族的內容,很多時候是互通有無。A台播過的節目,拿到家族頻道B、C、D台一播再播。而提供了不同內容的獨立頻道商,卻要被排擠在邊緣區塊,或是根本不能上架。

這樣的產業結構,既危及了自由競爭,使產業不能健全發展。而且也降低內容多元性,絕非消費者、閱聽人之福。

◎ 日昨NCC表示,在明年的「處理有線電視頻道規劃變更參考指標」中加入新的方向,即「對於系統業者有產業上、下游垂直整合關係者,將採較高密度審查」。基於有線電視產業寡占結構的害處,在定頻爭議與進退場機制的討論中已經愈來愈明顯的前提下,我們認同NCC此一政策方向。但同時建議,相關辦法(即所謂「高密度審察」的內涵、應用範圍、適用對象等等),應能儘速明文規定,以招公信,同時積極介入,以落實與NCC揭示「維護消費者權益」、「健全產業秩序」、「落實多元傳播需求」及「照顧兒少及弱勢族群傳播權益」的四大施政面向。

(媒體改造學社執委 張時健 「有線電視頻道變更興進退場機制」民間公聽會發言稿)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92][color=FF3333]了解更資訊,請點我![/color][/url]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