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怡君採訪報導】公視新聞談話節目《尖端對話》昨天首度登場,新手主持人紀惠容帶著NGO與婦運界的期許披掛上陣,主持這個每週一到週五的晚間7時30分播出的帶狀談話節目。
日前一場談話會上,公視總經理胡元輝表示,台灣新聞談話節目看起來是眾聲喧嘩,事實上卻是獨白多於對話,公民團體的觀點也很難在叫囂式的節目中獲得呈現,尖峰對話是一個論理的場所,要藉由紀惠容豐沛的民間團體人脈與歷練,將公共服務、社會時事與NGO連結,在節目中呈現。
以「麻辣街上的清粥小菜」為尖峰對話定位的製作人伍崇韜指出,從做節目一開始,他就跟主持人紀惠容不斷拔河、天天協調。她希望呈現完整的公民議題,考量的是內容與理念,肩負收視率的節目的製作人,則要考慮節奏與來賓知名度,伍崇韜笑說,「東西要好吃才屌」,他的目標是透過節目激起觀眾情感與好奇,進而對許多跟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產生興趣。他相信,人權、環保與媒體生態、勞動權這類的題目,一樣可以做得好看又感人。
非營利、非政府有時候會變成「非市場」,瞿海源提醒,《尖端對話》是一個機會與挑戰,對做得好的節目,要賣出去是一個更大的挑戰。紀惠容昔日戰友楊憲宏則以親身經驗直言:「談話節目要搞得精彩不容易,30分鐘有時候像一世紀那麼長。」並提供他個人做談話性節目的小撇步給電視新手的老友。
談話會現場,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管中祥表示,他很擔憂目前新聞去政治化的傾向,當新聞不是在分析公共問題,而變成政治即吵鬧、打架的負面表述,而「政治」跟民眾的關係,剩下動員與被動員、情感與認同召喚,忽略了政治的多元面向。新聞媒體不能充分處理公共議題,民眾對公共議題的理解與關心,也可能在媒體的引導下,日漸向八卦與情緒面向。
他強調,去政治的社會與媒體,便是極權主義再起的溫床,當沒有多少人看得懂預算書、對預算有興趣時,有權力者便不用擔心被監督。以「台開案」為例,案件涉及了且重要金融商品交易及防弊系統的問題,但我們只看見趙建民的45度角、7個黑衣人,內線交易等相關金融議題,反而被模糊了。廣義的政治包含了性別政治、勞工政治與文化政治。
談話性節目應是公共論壇,現在卻已變成報紙「社論」一般的單一言論,同質性高的來賓,造成同質性高的收視觀眾。
管中祥期許過去偏重中產階級品味的公視,能在《尖峰對話》這個新的節目當中,帶入不同階級、屬性公民的聲音與需求,讓媒體成為社運的一環,撇開藍綠,好好讓多元的聲音有說話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