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時間:2007.08.24 (五) 19:00 ~ 21:00
座談地點:《光點台北》電影主題館/台北之家(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號,捷運中山站旁)。
主辦單位:台灣音樂展演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協辦單位:AMG另類媒體發電機
資料來源:[url=http://blog.roodo.com/treesmusicart/archives/3496059.html]http://blog.roodo.com/treesmusicart/archives/3496059.html[/url]
每年的金曲獎頒獎典禮往往會引起一陣批評與檢討的聲浪,金曲獎的定位、獎項分類、給獎標準一直都是各方辯論的重點,到底金曲獎鼓勵的是在娛樂工業中銷售成績亮眼的作品,或是具有大膽創新精神的新音樂?這麼多年來,雖然一直有檢討的聲浪出現,卻也總是隨著金曲獎的落幕,船過水無痕,就這樣週而復始地每年重複同樣的檢討與辯論。 今年六月,音樂人林生祥在金曲獎頒獎典禮上拒領客家音樂類獎項,將金曲獎長期以來的爭議檯面化,此舉不但引發社會廣泛的討論,同時也讓新聞局長謝志偉同意會同音樂人商討改進之道。
到底金曲獎有哪些問題?各方的爭議點何在?在金曲獎熱潮過後的八月,我們邀請了音樂人、樂評人與金曲獎評審來談談他們的看法,同時也和現場聽眾進行對談,共思金曲獎未來的走向。
主持人: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金曲獎評審)
與談人:
林生祥(音樂人)
前交工樂隊主唱、吉他手、月琴手、製作人(1999-2003),2000年金曲獎最佳作曲人、最佳製作人(我等就來唱山歌/交工樂隊),2002年金曲獎最佳樂團(菊花夜行軍/交工樂隊),新新聞週刊、中時人間副刊、誠品好讀評選「面向2002,十位不可忽視的人物」,2005年金曲獎最佳客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臨暗/生祥與瓦窯坑3﹞ 、最佳樂團、最佳作詞人﹝鍾永豐/林生祥﹞,2007年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獎」與「最佳客語歌手獎」兩項大獎。
鍾適芳(大大樹音樂圖像)
大大樹音樂圖像負責人卅製作人,流浪之歌音樂節、女歌節活動創辦人兼總策劃、政治大學廣電系兼任講師、曾任台北愛樂電台【世界叢林】節目主持人(1996-2001)、2004嘉義縣亞洲音樂節、2005美濃秋豐音樂祭等活動總策劃。
葉雲平(專業樂評人)
金曲獎評審、第一屆國際海洋音樂祭策劃,前Pass雜誌總編輯,資深樂評人。《Pass》音樂雜誌總編輯中時《娛樂周報》、《mcb Taiwan》撰稿。第十三屆金曲獎流行音樂類組評審、海洋獨立音樂大賞評審。知名樂評人。
馬世芳(音樂五四三站長)
曾任台北之音廣播製作人和天下雜誌叢書編輯,並陸續在中國時報、聯合文學、新新聞、Cheers、Elle、明日報等媒體撰寫書評、樂評與雜文專欄。現為五四三音樂站站長、專業寫作人、廣播人。
翁嘉銘(專業樂評人)
樂評人,曾任中時晚報編輯、樂評專欄作家、《台灣日報》體育組組長,味全《龍族》雜誌總編輯、滾石唱片網站(RIC)音樂文字負責人、海洋音樂祭評審召集人。出版過《棒球新樂園》、《燃燒,野球!》、《棒球經》、《燦爛的球季》等棒球文集,及流行音樂書《從羅大佑到崔健》、《迷迷之音》與散文集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