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單爸父愛的新聞未滿

親愛的讀者們:

我就是父親節那個各家電視台整點新聞,報導如何帶著孩子走出失語陰霾的單親爸爸…… 若不是幾番多次審慎評估,為了專注撫養年幼失語稚女,最後不得已忍痛選擇辭退專任教職在家寫稿,依靠變賣文字換取生計以便料理繁瑣家事。這些日子由衷感激聯合報家庭副刊陸續在繽紛、家庭與婦女…等版面,履次刊登本人如何單親照顧孩子的生活故事,也因此後續引來新聞媒體與社會各界的注視與關切。

由於我是個學戲劇出身的人,媒體對我而言,事實上並不陌生。倒是一個應該出現在藝文版「戲如人生」的戲劇工作者,最後竟然是以其「人生如戲」的生活遭遇引起社會大眾熱烈迴響。有時總覺得這種「成名發跡」的感覺,對一個應該站在舞台上,以成就與掌聲換取知名度的戲劇人而言,如今這種成名的滋味,感覺真的「很奇怪」……!

當然,亦有些許茶餘飯後的批評論斷者,甚至係以本人藉此「炒作新聞」為我貼上負面標籤;試想如此不堪的遭遇與極度難熬的生活方式,恰似宛如院線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真實情節,竟自全然幾近純屬雷同地上演在每天我和孩子的真實生活中。說真的!靠著劇場工作與變賣文字,帶著孩子渡過人生中的非常時期,父女倆能夠衣食無缺平安快樂地渡過一天都已然是「奇異恩典」了,哪裡還有其它美國時間去想到,如何利用如此單親不堪苦痛「炒作新聞」……?

父親節那天清早,甫才接到幾家消息靈通的記者來電,說是看到某報的報導想要登門採訪。豈知才剛掛上電話都還來不及穿好衣服,記者朋友們已然在我家門口按門鈴了……。回想以往每次舉辦新戲宣傳的造勢記者會,都是選在演出場地舉辦這樣的藝文「假事件」。如今當自己和媒體記者的關係,卻是因著自己單親育女的生活故事,昇華為佳節應景的人情趣事新聞,且透過這次的採訪經歷,讓我親眼目賭記者朋友們,面對處理新聞工作的超級快狠準,叫我這個已然列位前中年的主夫宅男,不由得心生敬畏與暗自佩服。

或許本身這則生活事件的新聞內容就已夠感人肺腑激勵人心,加上走出失語陰霾的好客稚女,清早一見到已在門口守候多時的記者叔叔阿姨們,居然二話不說地進屋拿出一堆糖果餅乾,先來大家排排坐吃果果,逗得記者先生小姐們好生開心。且在採訪過程中,父女平日生活無需作假的畫面呈現,播出後也的確成為當天一則佳節應景的正面新聞。

大家常說,台灣新聞媒體嗜血兇殘,然而今早我所看到記者先生小姐們的訪問過程中,還是見到了不少極其陽光的一面。特別最令我感動的是,正當各家電視台收拾採訪設備,準備趕赴下一個新聞現場時;好多未婚的記者們,還不忘一直鼓勵我和孩子要繼續勇敢加油;甚至有些坦誠離婚的記者,在鏡頭外更是真誠地與我分享,自己生活中亦是單親父母的苦痛辛酸……

或許,以媒體消費新聞事件的嗜血態度而言,我的單爸父愛感人故事一旦跨越了父親節,便早已過了新聞Timing理應宣告落幕了。然而,當天新聞現場許多記者朋友們在採訪結束後,或是對我和孩子的加油鼓勵,甚或發自內心的會心分享,其實讓我當下深深感受到,這則單親父愛的新聞未滿中,其實存在著另一股社會大眾不曾看過記者先生小姐們,摘下職場面具化為真實生活的血肉之軀時,亦是一群有情有義散播溫暖的無冕天使。

回想當下那群數以萬計身處單親,以致面臨成長階段必須承受家庭破碎的無辜孩子們,無論這些國家未來主人翁們,係是如我作家導演之女,甚或無冕單親之後;以及那些太多太多成天社會新聞裡,處處可見種種因著單親變故,以致輕則生活困苦,重則家破人亡者……;深夜哄睡孩子寫下這篇文章,由衷企盼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可否懇請試著發揮自身一己尤如電影《讓愛傳出去》的影響力,讓人世間這個必需依靠彼此,互相取暖賴以生存的你我,製造更多「活出美好」的幸福可能……

(本文作者侯剛本為劇場導演、專欄作家)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