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媒觀講堂-我要活下去:映演比率能救國片嗎?

近來,由於國片票房的慘淡,保護國片成為熱門議題。更有公民團體在網上聯署,希望政府能夠制定國片在戲院上映的比例。因此,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於4月9日下午於閱樂書店松菸店舉辦了「媒觀講堂-我要活下去:映演比率能救國片嗎?」座談活動,邀請戲院、國片片商、學界的老師和映演比率的倡議團體等,從不同角度針對映演比率的可行性和成效進行討論。

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王師率先表示,作為國片的發行商,在他的位置理應贊成映演比率政策,但他直白的說他反對這項政策。他認為過去幾年台灣電影的問題事實上不是在通路,而是在內容供給。特別是當前電影已經不是主要娛樂資訊的來源,當整體市場供給品質出很大的問題。他提到為什麼《關鍵少數》、《海洋奇緣》在今年過年檔期可以賣得很好,顯示台灣觀眾也是會看品質好的電影。台灣電影業應該要改變對於觀眾的想像,增進內容的品質。不然冒然規範國片映演比率,國片票房依然慘淡,以後國片這兩個字可能「是臭的不是香的」。他以自身經驗建議可行的方法是,逐步在全台灣推廣台北光點電影館的模式,讓台灣的藝術電影能有更多被看到的機會。

野薑花公民協會理事長陳雪梨則以棒球隊為例子,一個國家的球員沒有好的球場比賽,沒有舞台他是沒有辦法成為世界冠軍的。他表示過去這一陣子接觸了很多電影產業的工作者,體認到台灣電影缺乏展演的空間。他認為台灣電影需要主場優勢,當前國片缺乏商業院線放映的機會,是實上讓許多產業中優秀的人才沒有辦法生存,而另一方面電影作為文化產品,與台灣本地的文化息息相關,影視製作更是具有發展性的產業。他指出就現階段而言,文化部完全有法源依據可以實施映演比率,而以國片汰換掉浮濫的好萊塢影片,可能還可以提升戲院的票房收益,只要有完善的配套,可以成為多方皆贏的策略。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馮建三教授一開始便轉述前立委林濁水過去所說「好萊塢是全世界的公敵」,他認為上述林濁水所說的話的重要性是,如果我們覺得文化認同很重要,但我們最重要的娛樂內容卻看不到自己的文化的東西,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指出文化部應該要有擔當,全世界只有很少數國家的電影產業是在自由競爭的情況下,還可以蓬勃發展。除了美國,像日本或印度,他們都是大國家,香港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因此,他認為既然如王師先前提到的,以片商的立場他應該支持這項政策,但他覺得不可行。文化部應該要花心思去產業界做調查,了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國片品質怎麼提升?映演比率政策會造成誰的損失,該如何補貼?需要研擬出配套措施。

威秀影城公關經理知名影評人李光爵認為,很多人談到映演比率政策會拿韓國和中國來比較,但這兩個國家是很極端的例子。他指出韓國民族意識強烈,所以他們過去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嚴重的抗爭。而中國有配額制度,但他們是一個極權國家,而且有很強大的政治實力。相對來說台灣國際政治實力較弱,過去在簽WTO的時候也沒有如韓國有足夠社會壓力促使政府有所動作。而他對於要透過徵稅來補貼戲院因國片映演比率產生的損失的主張持保留態度,認為可能造成獨厚電影產業的爭議。最後他提到戲院追求的不外乎是滿座率,國片依靠口碑首週票房多半不佳,在行銷上較為吃虧。而對於以國片取代浮濫好萊塢電影的說法,因為票房較差的多為獨立片商發行的電影,他認為反而會傷害到進口電影的小片商。他也贊同王師的說法,認為在全台灣複製光點的模式是可行的策略,但電影品質要好才是關鍵。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