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媒體出現的自拍新聞,似乎攻佔各大媒體的時段及版面。從今年農曆年前夕爆發的陳冠希自拍事件、到最近有網友欲以自拍方式慶祝馬英九勝選、再到這兩天PTT《八卦版》和《表特版》(表特即「beauty」的諧音,也就是美女看版的意思)掀起一陣騷動的Mini事件,自拍風潮絡繹不絕,鄉民的討論更是熱烈。以這兩天最夯的Mini事件來說,或許能帶給我們些許對於自拍的省思。然而,必須先行說明的是,我們對於人身攻擊和各種缺乏證據的言論沒有興趣,因此,僅就這起事件與商業媒體的關係,提供一些觀察角度。
Mini曾經擔任《表特版》的版主。在她任職期間曾昭告天下,希望網友撰文時,不要著重女性身體的某些部位,也不要提供過於煽情的圖片,一切以「美」為原則,不要讓其他不必要的元素破壞了對美的價值。由此可見,Mini對於自拍與美,是有她的堅持。
自拍,很大一部分是希望將自己拍的美美的,使自己愉悅,這是人之常情,他人也無從自琢。值得注意的是,在自拍的過程中,對於什麼是美、什麼是醜,自己心裡多少也有些標準,這個標準不僅他人無從自琢,更不是隨便搬弄某套標準就可替代的。
不過,就在Mini卸任版主之後,接受了某週刊的專訪,該週刊也順勢刊登了一些頗具煽情的文字和圖片。這下可好,PTT的鄉民們,便開始質疑Mini的標準前後不一:為什麼在當版主時曾經對「美」具有堅持,可是進了商業媒體之後,卻一切走樣?
陳冠希的自拍,相信也有他自己一套愉悅的標準,儘管這個標準不見得為世人接受。不過,商業媒體卻將這個原本掌握在個人內心中的標準,給硬生生地抽離當事人本身,並將之硬套在媒體自己所強行賦予的「看八卦」的脈絡下,供世人評判。換言之,媒體提供了一套迥然不同於陳冠希的標準,強迫陳冠希和世人必須接受。而這個目的,不外乎追求最大的收視或閱報率。
反觀Mini事件,類似的情形依然上演。商業媒體使得Mini降低自己對自拍與美的標準,致使Mini原有的堅持也跟著退讓。或者,退一步來說,即使當事人認為自己的標準並非「降低」,而是「調整」或「改變」、是自己主體性的展現,然而必須警覺的是,這種主體性的展現,也會因為商業媒體的關係,最後變了樣、走了調,甚至產生非預期性的後果,而這些似乎都是當事人無法控制的。此話怎講?
在自拍風潮日益興盛的今天,人們對於自己所追求的美和愉悅,究竟要不要隨著商業媒體而做調整或改變,相信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空間。有人認為不用裸露的自拍是一種美,有人認為裸露的自拍才是一種美,有人界乎二者之間;這種多元的審美觀似乎才是社會的常態,可是放在商業媒體的脈絡下,為什麼只剩下某種判准(例如裸露)才是自拍、才是美的不二法門?
進一步的,假使我們降低、調整或改變自己的標準,進而讓自己的自拍照呈現在商業媒體之中,我們又如何能夠確定,商業媒體所呈現的「美」和「愉悅」,以及藉此引起世人對於這種「美」和「愉悅」的關注和討論,就是當事人自己想要的?
用法國哲學家布希亞的話來說,媒體已然替這種「美」和「愉悅」,創造出一種「過度真實」(hyper-real);何以言「過度」?那是因為,這種媒體所營造出來的「美」和「愉悅」,已經超越當事人所能掌控的範圍,並且讓世人產生另一種全新的解讀。於是乎,即使像Mini這類的自拍者對於「美」和「愉悅」有一套自己原初的意義,然而被媒體這麼一瞎攪和之後,這套原初的意義就好像一匹脫疆野馬,四處亂竄,當事人再也無法、也不能規範世人應該如何解讀。
以最近幾天各種謠言或人身攻擊的言論來看,這就是人們對於Mini事件的各種不同的解讀,這就是意義的脫疆野馬。而很明顯的,這些解讀是在某週刊的報導之後,才為之湧現。不過,弔詭的是,這些不當言論所造成的這些非預期後果,亦即「外部性成本」,卻要網友和Mini兩造全然吸收,某週刊好像在旁納涼,無關痛癢地看熱鬧。
如果這種對於「美」和「愉悅」的意義,已經脫離了當事人最原始的初衷,並且讓所有相關的討論都導入一種自己無法掌控的方向(例如各種人身攻擊、謠言飛舞),那麼我們除了必須嚴肅檢討各種不當的言論之外,是否也該省思媒體在這個過程中所發揮的瞎攪和的作用呢?
(本文作者劉忠博為媒觀駐站作家、政大新聞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