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products/index.php?blogId=3]那一天我丟了飯碗[/url]」、「[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products/index.php?blogId=2]有怪獸[/url]」之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再度贊助發行另一部識讀媒體、改革媒體的紀錄片--「[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products/index.php?blogId=5]舞影者[/url]」,希望能為媒體工作者的勞動權益與勞動意識的反思帶來新的可能。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products/index.php?blogId=5]舞影者[/url]」以歷史的軸線貫穿本片,娓娓道來有關台灣攝影記者的流轉演變。片中將攝影記者分成三個斷代,利用不同階段歷史事件與環境演變勾勒出攝影記者的身影,從威權時代下老攝影記者的溫儒個性;到解嚴時期中,面對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攝影記者們,是如何用最真實的影像作為社會參與;到了當代,有著中產階級習癖的攝影記者,又如何在商業媒體洪流的控制與緬懷過往美好的情緒下邁進。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products/index.php?blogId=5]舞影者[/url]」導演鍾宜杰為前路透社台灣首席攝影,並擔任過自立早報、中國時報攝影記者,面對長期新聞攝影工作的快速壓縮與剝削,甚至曾經長達七年未回家吃年夜飯,他坦承自己就像是一個「負責快遞影像的工人」。雖然新聞攝影能紀錄、寫實,有時也能為弱勢發聲,但主管卻經常要求誇張、嗜血、侵犯人權的照片,忽略新聞攝影的真實與品味,於是鍾宜杰和同為攝影記者的鄭超文成立「[url=http://www.tppa.com.tw/tppa/]新聞攝影研究會[/url]」強化攝影記者的專業知能與勞動權益。
贊助發行「[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products/index.php?blogId=5]舞影者[/url]」的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表示,新聞圖片的生產是個複雜的過程,攝影記者往往只是負責影像最初的拾取,背後有著更複雜的權力關係,記者的處境被壓縮成一個個環節緊密扣住,不明確的編輯政策、媒體的商業機制,也都形成了一種暴力。新聞工作者在剝削式媒體環境中被迫工具化的問題日漸嚴重,需要更多場域內工作者及社會的力量挑戰體制。
如需購買「[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products/index.php?blogId=5]舞影者[/url]」DVD及媒觀贊助發行的相關影片,除洽詢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02-23643062),也可以直接到[url=http://blog.yam.com/tsbooks]唐山書房[/url]、[url=http://blog.roodo.com/book686]有河Book[/url]、[url=http://thupeacecoffee.blogspot.com/]東海和平咖啡館[/url]、[url=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小小書房[/url]、[url=http://blog.yam.com/hungya/]洪雅書房[/url]、[url=http://moosinbookstore.blogspot.com/]木心書屋[/url]等獨立書店選購,歡迎大家一起贊助媒觀,改革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