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孩子的麥克風:優質兒少節目大聲說

文/鄭人豪(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政策專員)

歲末年終,在12月16日由媒觀與拓凱教育基金會合作的「拓凱X媒觀講堂」舉辦了第二場講座。這次以「孩子的麥克風:優質兒少節目大聲說」為題邀請清華大學幼教系辛靜婷老師擔綱主持。與金鐘兒童節目,客家電視台《小O事件簿》的小記者巧克力、祐子和製作人黃鴻儒,從節目製作的經驗出發,進行一場以兒少的「自主性」和「表意權」為主軸的精彩對談。


左起為《小O事件簿》小記者巧克力、小記者祐子、製作人黃鴻儒、清華大學幼教系辛靜婷。

講座一開始,辛靜婷提到,近年來客家電視台製作了許多優質的兒少節目,《小O事件簿》便是其中之一。但相對於綜藝、戲劇或新聞等節目類型,兒少節目卻較不受閱聽人重視。這次《小O事件簿》團隊的分享,也能讓我們有機會認識什麼是適合孩子,優質的兒少節目。

黃鴻儒分享道,製播至今已四年的《小O事件簿》,最初的發想是希望製作一個「給兒少看的新聞」。因為新聞是理解世界的重要管道,許多國家例如荷蘭,也已存在為兒少製作的新聞節目。但這樣的節目型式在台灣仍舊缺乏。

製播優質兒少節目 培養世界公民

黃鴻儒提到在節目構想時遇到的問題:什麼樣的新聞是屬於兒童該關心的?在當前新聞充斥許多社會案件報導的情況下,如果只是將這些報導換個形式說給孩子聽,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此,他們決定,與其單方面傳遞新聞資訊給孩子,不如與孩子一起討論新聞議題,以兒少觀點去處理世界大事。四年來,節目中談論了許多國際新聞、公共議題,以及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問題。
如同辛靜婷所言,因應當前的環境,我們希望孩子不只是關心課業,而是能成為認識與了解世界發生的大小事物的「世界公民」。《小O事件簿》本身就是一個培力的過程,培養孩子關心並表達對議題的看法。從兒少節目製作的歷程來看,黃鴻儒從自身經驗出發,發現近年來隨著國際趨勢的改變,兒少節目的製作也越來越重視兒童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對身邊的人事物又有什麼意見。希望大人在節目中讓出發言的位置,讓孩子坐上「發言台」。《小O事件簿》是在這樣的轉變中的代表之一。

兩位節目當中的小記者,也分享了他們參與《小O事件簿》的心得。祐子表示,兒少仍舊會對新聞內容感到好奇,但一般新聞內容對於兒少來說不能夠完全的理解。《小O事件簿》提供兒少一個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新聞事件,發表自己看法的管道,也能從中學習與不同立場的人溝通。巧克力也認為,以自己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很多問題會不太敢跟父母或身邊的人討論,《小O事件簿》不僅提供發表意見的管道,也藉著參與錄影的機會,訓練了的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巧克力以節目中到同人誌活動採訪coser為例,藉由採訪,她更了解這群人為什麼喜歡cosplay。不是只看現象的表面,也從中得到深度思考的機會。

不只提供孩子娛樂,更要為他們帶來影響

然而辛靜婷指出,雖然優質的兒少節目帶給孩子很大的啟發,不過現實而言,如何增加節目的收視率或使用率是一大問題。黃鴻儒也坦言,面對年輕人關注「網紅」、「實況主」而不看電視的情況,他一直思考製作這樣的節目有沒有它存在的意義。但他認為,在多元發展的時代,能在既定的媒體平台發展出一個兒童節目的形式,其實仍有其意義。
另一方面,他分享過去參加慕尼黑兒童影展時,令他深受感動的一句話:「你是要當一百個孩子的的十名,還是要當十個孩子的的第一名」。他認為公共媒體製作節目,不只是提供孩子一種娛樂,而是為孩子帶來影響,讓孩子在看過節目後,心中能留下些什麼。

但回到如何讓更多人看到的策略,他認為未來製作兒少節目很重要的除了結合網路平台作為傳遞管道,還必須與時事脈動結合。黃鴻儒認為過去製作兒少節目的思考,將兒少視為被灌溉的「幼苗」,由大人決定給他們哪些營養。但現在的孩子尋找自己所需的資訊的能力已超乎以往,節目製作也必須呼應孩子當下的需要。他提到日前一集節目談論同志教育問題,因為結合了時事議題,節目放上網路後被點閱和傳散的情況就非常好。
巧克力以班上同學追星的情況為例,每個人關注的明星並不一定相同,他認為應該去了解每個人喜歡和想要的,做出不一樣的節目,而不是提供一個一體適用的內容,如此才可能讓節目更容易被關注。祐子則認為,目前《小O事件簿》這樣以議題討論為主軸的節目,相對於一般的卡通,可能還是不容易得到兒少的關注。但他強調就如同教育的變革需要時間,當能夠有越來越多這樣類型的節目出現,大家的觀念也可能跟著改變。

何謂適合孩子的好節目?

黃鴻儒提到,我們會說孩子都喜歡看打鬧的節目,但大人何嘗不是。因為這樣的節目可以紓壓。但他強調該去思考的是,除了把媒體作為娛樂和紓壓的管道之外,還能帶來些什麼?他指出這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應該讓觀看媒體變成親子共同參與的事情,每個家庭都會得到自己的答案。

另一方面,黃鴻儒認為在陪孩子觀看媒體的過程中,彼此相互討論,能從中得到收穫,那就是正面的。即便出現覺令家長感到擔心的內容,他認為也是一個跟孩子溝通,和協助孩子成長的機會。就他自己的偏好而言,節目特質能不能觸發孩子思考,讓孩子有新的發現,是他認定節目好壞的關鍵。

而巧克力則認為,節目好壞的定義,應該視個人當下的的狀態,而有所不同。當自己很累的時候,就會認為能夠紓壓的節目是好節目。但知識性,能促進思考的節目也很重要。祐子則認為,節目不要出現血腥暴力的東西,或教導孩子錯誤的事情的話,都是可以接受的。他以自己喜愛的youtuber啾啾鞋為例,啾啾鞋常在影片中時常分享一些冷知識,所以也是有可能存在兼具知識與紓壓的內容。但他也認為實際能夠做到的仍是屈指可數。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