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影像紀錄述真情 社區觀察寫歷史-2011板橋影像紀錄社成果展

【PEOEO公民新聞記者 陳家豐新北市報導】

疊在桌面上的社區報刊,一張張的影像,與文字,一字一句都是學員的作品,新北市板橋社區大學影像紀錄社的學員,努力了一學期,不斷練習討論;分享自己所觀察到的社區角落,在成果發表會上展示出精彩的影片與社區故事,並報導出版;板橋社區觀察報,與更多人一起分享社區故事。

住在新店瑠公圳眷村的學員劉惠娟也拿起簡單的相機,紀錄自己所生活的眷村文化;他說眷村雖然面臨政府可能拆除改建的命運,但紀錄是為了寫下歷史,保存生活的美麗回憶,也讓未來的小朋友知道還有如此豐富的眷村文化。

媒觀、記協620拜會吳豐山委員後監察院回函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台新聞記者協會於上月(六月)二十日前往監察院拜會吳豐山委員,此行主要是針對預算法修正案通過後,平面媒體仍以「廣編特輯」等方式魚目混珠進行置入性行銷,完全無視預算法中政法政令宣傳必須明示為廣告之之規範。對此,我們並敦請監察院進行調查,對於此項陳訴,監察院於上月(六月)二十九日來函,表示本案已派請委員調查。我們將本函公佈,而之後若有最新進度,我們將會持續公佈。】

利用廣編收買新聞 政府切勿繼續違法:拜訪監察院吳豐山委員行前聲明

 

利用廣編收買新聞  政府切勿繼續違法
拜訪監察院吳豐山委員行前聲明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聯合聲明

今年四月一日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及其基金會應遵守《預算法》之規範,進行新聞媒體宣傳時應明確標示為「廣告」,而不應使用「廣編特輯」、「專輯」、「專題」等名稱魚目混珠,當時我們認為這乃是政府掩耳盜鈴,更是政府進行新聞置入的變種形式。

2011年5月捐款徵信

如同您所同意的,台灣媒體極需改革,我們除了例行性的媒體監督工作外,近年來也與許多公民團體持續合作,不僅相互支持,也期待形成更大的社會動能。但,監督媒體終究是在防弊,我們更積極思考如何使公民自主選擇、弱勢發聲,形成社會更多元、更民主的正面力量。因此,我們也不敢忽略最基礎的 媒體識讀教育工作,不論是致力於中小學的媒體識讀師資培訓與推廣,或者社區大學的紮根教育及公民記者的培養,都是我們不可懈怠的工作。

我們不敢侈言台灣媒體改革有多大的進步,但我們時時提醒自己可以更加努力。在改革力量逐步發芽的此時,您的贊助是我們推動此項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我們將秉持成立宗旨,致力促進更健康、公義、多元的傳播環境。

未來仍盼您不吝給予指教惕厲,持續支持我們!

板橋社大|板橋影像記錄社|2011年6月7日|第14堂

記錄│洪佳儒

 

 
 課程開始,針對一部訪問新移民夫妻的影片,元貞認為採訪者受訪者雙方沒有互動,內容呈現看起來那對夫妻很自私,只說出自己的需要,批評父母,因此她無法同情。老師說拍攝角度不一定要取得同情,可能是設定的訪問題目有問題。元貞覺得程序很複雜,就一直談錢,應該可以把焦點放在政府可以提供的服務。惠娟說,不論這部或之前相關新移民的影片都呈現他們不適應生活,溝通有代溝,讓大家覺得新住民是和自己不同。老師說,影片後頭說明有些男人較弱勢,一段時間感覺外籍新娘為錢而來,雖然有這種案例,但不是絕對。這部影片來自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目的為讓大家了解新移民,另方面藉此告訴大家如何幫助,但會讓大家覺得他們和我們不一樣。老師主要關注這部影片是否讓大家對新移民多些了解?阿文說,之前上課認識了四位新移民女性,她們分享不同故事,課程希望藉由雙方互相了解,讓台灣人和新移民打成一片。阿文說,她們嫁來台灣就是希望過得幸福,需要社會更多元包容。
 

板橋社大|板橋影像記錄社|2011年5月24日|第12堂

記錄│洪佳儒

課程開始先播放元貞的影片,阿文肯定元貞製作影片很用心,但字幕位置太高,且若白底字加黑邊可增加立體感。用腳架拍攝可讓影像更穩定,加入自己的聲音可以更生動,影像時間可以再長一點。老師認為,照片中加入一小段影音不太適合,且必須依據拍攝主題取個好題目,而非期末成果影片或農村外拍練習等的名稱。
 

2011反收買新聞校園講座:台灣師範大學

2011反收買新聞校園講座:台灣師範大學
時間: 2011/5/25 PM 7:00-9:00
地點:台灣師範大學 正302
講者: 
台灣師範大學大傳所 陳炳宏 教授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林朝億  會長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陳曉宜 執委

記錄:田育志

上半年度的最後一場新聞置入性行銷座談會,在五月底微涼的夜晚中,於國立師範大學的教室中舉行。首先,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執委,目前在自由時報服務的陳曉宜 分享了她自己對於新聞置入性行銷的看法,她提到置入性行銷,早期是置入到廣告或是戲劇內,而世界各國都有一個規定,就是在新聞以及兒童節目是不能置入,因 為這兩類節目是不能欺騙觀眾的。

2011反收買新聞校園講座:清華大學

其實,魏玓認為,置入性行銷當然是個需要吸引更多學生及社會大眾關心的議題。但政府跟社會習慣性的忽略時事議題,以及媒體只有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才進行報導的風氣,都是造成學生不清楚置入性行銷等社會問題的原因。地方記者接續魏玓的看法,也開玩笑的表示:「你們學生多久沒看正經的新聞,可能自己都忘了!而且清大的學生只愛看影藝消息、兇殺案,以及棒球三種新聞資訊!」他認為,這三種新聞都是帶有強烈話題性的新聞。

而從地方記者舉的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觀眾往往只偏好畫面取向、議題中心的新聞內容。「現在需要畫面需要到甚至沒有畫面就自己做動畫!」也因為這樣的需求,才會餵養媒體新聞灌水,及新聞沒有品質的壞習慣。
稍微提到媒體新聞內容的問題後,兩位講者順勢切入了核心的問題─置入性行銷。地方記者提到,他最近去報導新竹米粉節、貢丸節等沒有實質意義的新聞,都是因為新竹市政府編列了媒體預算給大媒體,高層才會指派他們一定要去報導。當然,他認為這是相當荒謬的。「如果報導大地震完後,突然又報導了一則商業置入新聞,教你怎麼種芭樂,那不是很奇怪嗎!?」他質疑道。無奈,政府跟企業不斷的以金錢干涉新聞倫理及記者工作自由,也連帶的把新聞品質往下拉。然而,地方記者同時也指出,對於新聞品質的下滑,民眾本身也要負起相當責任。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