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媽媽嘴 談「媒體審判」的心路歷程(第一期/大家看媒體)

文/林靖堂 採訪報導

「我的生活步調的確受到影響,因為在無罪推定的原則下,應用證據證明我有罪,用罪來審判我;而非用猜忌、以訛傳訛的方式,在錯的前提下,要我解釋莫須有的事,如此用媒體的力量影響新聞事件當事人並不公平。」媽媽嘴咖啡股東歐石城,在歷經三個月雙屍案新聞事件媒體爭相追逐的日子後,對連月來媒體與社會的表現,喟然嘆道。

新北市八里媽媽嘴咖啡店老闆呂炳宏、股東歐石城等三人,因捲入今(2013)年二月店長謝依涵涉殺台灣商人陳進福、張翠萍夫婦事件,遭檢警以犯罪嫌疑人身份收押,最後因證據不足查無涉案事證獲釋。然而,三月以來台灣媒體對呂炳宏、歐石城等人的報導,也造成了不少的爭議與批評。為此,本刊特別走訪媽媽嘴咖啡,請兩位當事人談談他們的心路歷程。

「媒體先判」影響生活步調

八里雙屍案事件,從原本大篇幅影射參與犯案,到最後法院裁定還予清白,呂炳宏、歐石城都說,媒體「以訛傳訛」、「未審先判」式的報導,在當下對他們的確造成不小的壓力,甚至影響了本來平靜的生活步調。他們認為,媒體至少要作到事實查證,而非用錯誤、捏造的訊息,構陷入罪。歐石城如此說道,「媒體的價值是報導事實,但我在台灣看到的是,事實有但很少;為了搶獨家與其背後的收視率,使得真相已被掩蓋,他們不再報導事實,而是在編織故事」。

呂炳宏則說,他很難過有人利用媒體「以訛傳訛」放出不實消息,而媒體在報導這些錯誤資訊時,卻未第一時間即向爆料者進行查證,讓他蒙受許多莫須有的罪名與負面形象,「最難過的是,我無法反駁這些未曾作過卻被指證歷歷的事」。

不過,對身為店主的呂炳宏而言,「媒體的未審先判,雖然對我來說當下(指被羈押期間)非常難受,但換個角度想,我個人也從媒體的未審先判獲得(案件相關)資訊,因為媒體不斷從各方消息來源挖掘新聞資訊,讓他對自身案情也能有所掌握」。他說,「媒體的未審先判在那個當下當然造成非常大的傷害,但其實媒體的力量也同樣帶來生意上的幫助,或許要十年後回頭來看,才能知道是利還是弊」。

呂炳宏不認為自己完全是媒體受害者,他分析此一事件的媒體報導中,包括檢、警、律師、媒體與當事人自己,共有五個角度,各自擁有立場並藉由媒體平台互相利用,而媒體則是消息的集散地,讓他得以了解自己的處境,藉以提出檢警指控犯罪的反證。

只是,雖然呂炳宏對媒體的未審先判抱持較開放的態度,但仍不免要對被羈押期間,台灣媒體影射其犯罪的新聞報導、談話性節目模擬過程,表達不滿。他指出,事件爆發剛開始,包括平面與電子媒體的新聞內容,有的內容真的寫得「很好看」,有的內容也的確非常誇張,因此「媒體是一個很恐怖的訊息集散地,任何一點小事都會變成大事」。

難以忍受媒體的強勢採訪

至於媒體是否造成呂炳宏極大的情緒壓力?他說,3月13日第二次羈押庭當下,當時的壓力並非自媒體而來,而是來自檢察官不願採納呂炳宏的證詞。當檢察官不接受證詞,媒體輿論自然跟隨檢察官所認定的方向。他認為,官方說法引導了媒體與社會輿論,沒有官方說法,社會怎麼可能會還給自己一個公道?

呂炳宏指出,新聞媒體的未審先判除了羈押的當下,事後並未成為他人生的困擾,但令他真正不滿的問題,反而是媒體強勢要求就範的採訪態度。他認為,好像有了鏡頭人到了現場,受訪者就一定要依媒體的意思接受訪問,特定媒體如此行徑讓呂炳宏大為光火,甚至為此投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要求官署主持公道。

由於呂炳宏等人獲判無罪重新開幕後,有媒體於上班時間要求採訪,但因店內忙碌呂炳宏希望媒體稍待,卻遭媒體用強勢態度要求接受訪問,甚至用鏡頭特意貼近店員拍攝特寫,造成媽媽嘴員工備感壓力與困擾,當晚該媒體並因此大作疑似逃漏稅與店面涉嫌違建的負面報導,讓他對媒體毫不尊重受訪者的作為與態度,深感不快。

他表示,自己知道媒體有鏡頭的需要,但為何採訪一定用極近的距離對著受訪者拍攝特寫?有鏡頭需要,也應有折衷的辦法與事前的溝通,讓受訪者在適當的時空環境下接受訪問。

同時,呂炳宏對於特定談話性節目以模擬犯罪過程獲得極高收視率,並切蛋糕高調慶祝的做法無法茍同。他語帶嘲諷地指出,「或許該談話性節目從節目部的立場認為這是對的,但其實就只真實版的綜藝節目而已」。

申訴媒體竟換得不期不待

呂炳宏說,他曾向NCC投訴媒體強勢採訪的問題,但最後卻僅得到NCC「已結案」回覆,讓他對NCC甚感灰心。他說,「在台灣,勞工有勞工調解委員會、有可尋求免費訴訟的法律途徑,可是面對媒體,卻毫無申訴管道,受害只能苦笑」又說,「其實不一定要還我一則更正新聞,只要有這種申訴管道,能讓我去聊聊天,對新聞處理的問題進行溝通協調,但政府就缺了讓我們申訴的管道」!

進一步詢問呂炳宏是否會對近三個月來媒體的未審先判、錯誤報導提起法律訴訟?他卻無奈地指出,自己曾與律師、記者研究討論過,最後結論是「告媒體對自己並無好處,既浪費時間也浪費金錢,不如老實做生意比較實在!」媒體的結構難以撼動,他其實頗感苦澀與無奈。

呂炳宏跟歐石城都認為,就媒體未審先判的新聞受害者立場,要求媒體給予相同篇幅與時間的「更正答辯權」的確有存在的必要,他們也期待,能有類似消費者保護基金會這樣的團體能形成窗口,讓與他們有相同遭遇的被報導者能有面對媒體的機會。

對於兩位媽媽嘴咖啡店的主人與股東來說,這次的事件讓他們的媒體識讀能力與媒體公關經驗大幅提升,但所換得的代價極高。如同歐石城說的,他們所經歷的事件,無論檢方或是媒體,都在大膽假設卻不願小心求證,他們只期望,媒體的互動,能有更多的事先溝通與查證,讓更多事實真正被報導出來。

(編按:本刊「大家看媒體」專欄,歡迎對台灣媒體有任何意見、欲申訴媒體亂象的一般民眾、學生,乃至於專業人士投稿,每篇500到800字,刊出後酌予稿費,唯本刊保有編輯權,歡迎將稿件投稿至本會信箱:twmediawatch@gmail.com)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