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的「即時」困境(第九期/編者的話)

文/媒觀會訊編輯部

自去年年中《蘋果日報》積極展開網路即時新聞的新政策以來,台灣四大傳統平面媒體各自紛紛投入與原生網路媒體的即時新聞戰爭,進而產生了非常有名的〈歐陽妮妮口袋撿到兩百元〉這樣的「即時新聞」,促成新一波的媒體檢討聲浪,同時也引發許多基層媒體工作者對即時新聞政策的反思。

由於網路社群網站與行動通信裝置的興起,民眾取得媒體新聞資訊的來源管道,無論在習慣或方式上都有極大的改變。加以傳統平面與電子媒體的廣告營收逐漸下滑,網路廣告利潤逐漸確立,新興原生網路媒體與獨立、公民媒體的發展與競爭,讓許多國內外傳統媒體紛紛思考在網路平台立足與生存的可能性,也因此近半年來台灣媒體發展出網路即時新聞策略的競爭態勢,四大報系紛紛於半年內增設即時新聞服務,以因應網路媒體的競爭,以及搶進分食網路廣告市場大餅。

然而,就在報業紛紛設立即時新聞服務、網路媒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浮現的當下,基層媒體工作者的工作環境與勞動條件也隨之愈形惡化。在新聞的工作現場,日報記者除了必須面對過去的競爭壓力,即時新聞的出現,更讓環境惡化,新聞從每日一爭變成分秒必爭,為了衝量、衝點閱率,新聞品質從而相對犧牲,新聞內容更加瑣碎。

本期《媒體觀察報》所探究的主題,將集中在商業媒體即時新聞的發展政策,以及即時新聞下的基層工作者的勞動權問題。

由於四大報系中,尤以《蘋果日報》的即時新聞政策最為積極,本期焦點放在《蘋果》的即時政策以及社內回應上。首篇將《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的採訪與《蘋果》基層記者的心聲整理,讓《蘋果日報》社方的即時新聞政策能與《蘋果》基層記者對即時新聞的工作權影響進行對照與回應。

次篇,汪文豪從《蘋果日報》日前宣布合作的獨立媒體-「上下游新聞市集」的角度,思考獨立媒體與《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合作策略所帶來的影響,檢視《蘋果》即時新聞與獨立媒體的合作策略。透過獨立媒體的自我解析,檢討是否達到獨立媒體平台與新聞資訊露出的效益?

第三篇王尚智從鉅觀視野整體檢視台灣網路媒體的發展現況,分析傳統媒體即時新聞與新興網路媒體紛陳間之關聯,透析媒體紛紛邁進網路市場之因。

網際網路、行動通訊與社群媒體對全球媒體的生態構成了非常根本的改變,然而,媒體業主在思考生存環境巨變並提出因應對策同時,基層媒體工作者或許願意隨之調整,但其基本的工作權、對新聞價值的基本掌握,仍舊有值得保障與維繫的必要,這也是本期電子報專題期望彰顯的內涵。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