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貞玲 (台大新聞學研究所所長)
持續585小時佔領國會議場的反服貿抗爭,寫下台灣社會運動多項記錄,也為媒體與運動的關係再添驚嘆號。抗爭現場各式創意標語中,「我反服貿,也反中天欺騙我爹娘」,一語道破這場運動的兩組平行關係:主流媒體的爹娘世代vs 網路原生的青年世代。若要下結論的話,青年世代展現了「做自己」的豪氣與能力,已然超越爹娘世代。
主流媒體爹娘世代vs 網路原生青年世代
爹娘世代,成長於台灣戒嚴到解嚴時期,媒體從高度控管到百花齊放、以至於競爭失序、公信力日益下降。即使如此,報紙、雜誌及電視等主流媒體,仍是爹娘世代的主要訊息來源,和爹娘的世界觀相互印證和涵化。
主流媒體在此次運動的表現,毫無意外地,大抵沿襲其暨有的黨派化立場,不是刻意醜化詆毀運動,就是搖旗吶喊添加柴火。平心而論,媒體若能反映真實、深化論述,有無立場並非可議之處;偏偏主流媒體在商業競爭下,動輒激情化或是花絮化,連把事實說清楚的能力也遭受質疑。公共媒體在此次運動中,更是一點存在感都沒有,十分可悲。
與主流媒體同樣站在保守位置的爹娘世代,懺悔「沒有把學生教好」、指責「暴民違法」、「破壞公物就是不對的」、擔憂「以後大家動不動就可以佔領政府機關」,甚至有父親到立法院急切尋找不在場女兒的戲碼。保守的爹娘世代展現高姿態,除了自我感覺良好之外,沒有任何開啟對話的功能。
相對於主流媒體的缺乏新意,網路媒體推陳出新,成為青年世代的主要訊息來源及動員工具,更將運動訊息推向國際。青年世代,成長於解嚴之後的民主自由多元,身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s),自在地在網路世界探索、社交、學習與行動。
青年世代普遍對主流媒體存疑,善用網路尋找替代資訊,更能使用各式網路工具自我發聲,化被動為主動。橫掃中東世界的茉莉花革命,被喻為社群媒體革命(social media revolution),網路在社會變革的角色,已經有多起國際事件印證。在台灣,2008年野草莓學運首次出現24小時網路直播,2012年反媒體壟斷透過臉書召喚出萬人大遊行,2013年更有一群無名網友,發起促成25萬白衫軍上凱道送洪仲丘。
太陽花集合多年網路社運之大成
此次被稱為太陽花學運的反服貿抗爭,無疑是多年來網路社運的集大成。一群網路志工集結成g0v,關注國會運作與服貿議題,進入議場後第一時間架好網路直播。PTT鄉民討論、動員及募款,召喚運動參與者、向國際媒體發聲。青年世代使用臉書及LINE等社交媒體,以及各種免費網路工具,提出拆解政府話術及主流媒體的反論述,透過懶人包、簡易圖表等形式傳遞。330遊行,人數推升至50萬人的社運高峰,背後顯現的是整場運動的組織、論述及動員能量,令人讚嘆。
這場運動,也意外催生「小清新」的學生媒體。臺大新聞所學生因為採訪反服貿活動,在第一時間跟隨群眾進入議場,竟然成為第一個向國際媒體CNN發聲的來源。這群年輕人號召同好,慢慢集結出九十人的跨校採訪團隊。他們把握重大歷史現場,學以致用,自我組織、訂定編輯公約,試煉自己的能耐。臉書粉絲從原本800人,三週內快速成長到逼近13萬人。
當兩個世代的資訊來源與成長情境出現斷裂,爹娘世代「長者智慧」的適用性或許已不如上一個世代。懷疑這些青年缺乏競爭力、找不到工作嗎?爹娘年代可能多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