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殺警案新聞報導及粉絲專頁貼文觀測(下)

前情提要(觀測報告上集)

觀測背景說明

鐵路警察李承翰遭刺致死案4/30判決出爐,被告依刑法第19條第1項規定,判決無罪。除了被害警察家屬以及嘉義地檢署對判決不滿,判決結果經媒體報導後,也引發社會熱議。甚至包含總統在內的各政治人物、官員及公眾人物也紛紛對此判決發表意見。包含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內的許多人,認為判決令人失望、無法接受;也有很多人義憤填膺的說法院判決不公,被告假借精神疾病「逃死」,對法院、被告甚至是參與精神鑑定的醫師一陣撻伐。

但就像很多重大的時事議題一樣,這波針對判決的反彈聲浪,媒體「帶風向」,對議題討論方向的設定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利用社群內容分析工具CrowdTangle,以「殺警」作為關鍵字,搜尋4/30 AM12:00到5/3 AM12:00間,在我們設定的台灣各家新聞媒體粉絲專頁[1],相關報導的粉絲專頁的貼文。總共收集到326則貼文,包含自家新聞報導轉載以及上傳Facebook粉絲專頁的新聞影片、圖文等形式。

我們假設貼文具體的互動成效越好,代表一定程度有較好的傳散效果,影響也較大。因此在CrowdTangle中選擇以貼文的成效優異(Overperforming,成效高於同類貼文平均的內容。)程度排序,並選擇了其中成效優異的前100則貼文進行觀測。在前100則粉專貼文中,各家媒體粉專的占比如下圖1(由於圖表版面有限,僅列出占比超過5%的媒體粉專)。


圖 1:觀測的100則貼文中的媒體占比

這次觀測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媒體粉絲專頁的貼文;另一個則是新聞報導、影片和圖文。並以衛星廣播電視公會(STBA)《新聞自律執行綱要》中「避免以誇張、煽情、或刺激方式報導刑事案件」、《精神衛生法》第23條「傳播媒體之報導,不得使用與精神疾病有關之歧視性稱呼或描述,並不得有與事實不符或誤導閱聽者對病人產生歧視之報導。」以及台灣新聞記者協會1996年通過的《新聞倫理公約》中的第3點「新聞工作者不應利用新聞處理技巧,扭曲或掩蓋新聞事實,也不得以片段取材、煽情、誇大、討好等失衡手段呈現新聞資訊或進行評論。」作為判斷標準,觀察內容是否存在問題。

粉絲專頁新聞影片:內容取材片面,後製處理煽情、誇大

在這次觀測的100則貼文中,我們列出了40則存在問題的新聞內容,包括轉載的新聞報導、新聞影片等。各家媒體粉絲頁的問題新聞內容占比如圖2所示。


圖2:問題新聞中各家媒體的比例

另外,我們也針對這100則觀測的貼文中,包括轉載報導、影片的標題;以及問題新聞內容的標題,製作了兩個文字雲(如圖3、圖4)提供給大家做比較。


圖3:殺警案新聞標題(觀測之100則貼文)文字雲


圖4:殺警案問題新聞標題(觀測之100則貼文中,有問題的40個報導或影片標題)文字雲

這次觀測中我們發現,在媒體粉絲頁的貼文中除了轉載本身新聞網站的新聞報導外,也有許多是上傳到Facebook粉絲頁的新聞影片。在觀測的100則貼文中,就有22則包含上傳Facebook粉絲頁的新聞影片。這當中,除了少數幾個是完整的報導影帶(Sound on Tape,經記者過音的完整報導影帶)外,多數是包含單一或多個訪問片段,加上字幕、配樂或特效的影片,部分影片也會加入過去相關資料畫面。也有少數不同的影片形式,如新聞分析短片,或是重新後製他人Facebook影片等。

然而這些新聞影片,有15則在我們的觀測中,被列為問題內容,比例可以說相當高。[2]在這些問題新聞影片中,除了聳動標題外,多數影片存在片段取材的問題,著重被害警察李承翰父母的發言,和法務部長及警政署長對判決的批評,例如「心痛!殺警判無罪 李承翰父母:至少要無期」、「殺警判無罪/殺警天地不容 法務部長:絕不讓他趴趴走」。

另一方面,部分影片除了內容本身的片段取材問題外,更以煽情或驚悚的配樂、誇張的字幕及影音特效處理影片,增強了整體內容呈現的失衡、偏頗情況。例如「兇嫌刺警判無罪!李承翰父母:心痛到無力」、「勇警被殺兇手卻判無罪!父親悲痛『如果時間能重來...絕不讓他從警』」、「殺警案判無罪 蔡清祥:天地不容、不能以精障逃避刑責」。

除了前述的問題,其中也有影片以大量(甚至是整支影片)篇幅呈現去年李承翰告別式、及遇害當天的相關影音素材,如「勇警李承翰殉職...兇嫌一審無罪引眾怒」、「逃票殺警嫌犯判無罪 老父悲吐:太離譜」、「刺殺鐵路勇警兇嫌被判無罪!50萬元交保...父猛搖頭:太離譜」;使用誤導式的剪接手法,如「鑑定醫堅持專業判斷!李母:承翰在天上生氣」;或是直接截取警政署副署長粉絲專頁的李承翰銅像揭牌影片,如「【鐵警英雄李承翰護民殉職 鐵警局設立銅像紀念】」,搭配煽情、誇大的影片後製,增加了煽動觀者情緒的可能性。

此外,也有部分影片存在其他的問題,如「殺警案無罪 高大成怒批:根本是恐龍法官」訪問與本案無關的法醫高大成;「殺警判無罪!審判長卓春慧 曾3奪優良法官」,將判決結果與本案審判長過去判決連結;或是「殺警判無罪.捅牙醫逃死!家屬心痛:台灣免死天堂?」以新聞分析的方式,連結本案與另一精神疾病患者殺人案件,甚至做出「相信大家都跟被害家屬一樣對台灣法律很失望」的偏頗結論。

新聞報導:取材片面、標題聳動,充斥名人個人意見

除了媒體粉絲頁的影片問題外,在貼文轉載的新聞報導部分,我們的觀察發現,有一大部分的問題來自於報導本身只引述與本案無關的名嘴、名人或政治人物等人在個人Facebook上對案情和判決發表的意見。這類報導內容僅有名人的個人意見,除了無法增加閱聽人對新聞事件和相關問題的了解外,部分內容更可能加深對判決的誤解,以及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如「『腦子生病當藉口』殺警嫌獲無罪 醫轟:誰給受害者公道」「【殺警判無罪】高大成批判決「可憎」 提精神病患皆終身隔離」、「殺警無罪!名嘴怒『司法不改會死』:精神病不該成護身符」、「殺警無罪 宅神嗆法官:我出50萬請你帶他回家

事實上我們注意到,即便是實際採訪完成的報導,也存在全篇報導僅有一個消息來源的問題。如「殺警天地不容!法務部:嘉義地檢署提起上訴」內容就只有法務部長蔡清祥的訪問[3]。另一方面,不論是引述名人在Facebook上發表的意見,或是實際採訪取得的報導素材,部分報導即便有多個消息來源,還是存在取材片面的問題,使得報導內容嚴重失衡。如「不判死還無罪!美女主播怒嗆恐龍法官:晚上睡得安穩?」、「因思覺失調症殺警無罪 李媽媽傷心:殺人裝瘋就無罪,誰敢當警察?」、「高大成生氣了 轟殺警案「無罪判決」可憐:法官被他騙了!」。

在部份報導中,也有在許多新聞影片中觀察到的煽情問題。除了前面提到的取材片面問題,這類報導將焦點放在李承翰父母對判決的情緒反應和意見,不論是標題或是報導內容都有煽情的問題存在,如「【殺警判無罪】老父嗆法官太離譜! 301天夜夜哭泣『誰能還我兒子』」、「殺警判無罪/李承翰老父當庭傻眼…搖頭後悲吐:太離譜了!」。

此外,聳動或「內容農場式」的標題也是常看到的問題,例如「殺警無罪仍50萬交保!曾判殺人魔「3個死刑」法官卓春慧回應了」、「殺警逃死!嫌籌不出50萬交保金 爆當庭冷吐10字」。甚至「鑑定殺警案被罵爆 沈正哲千字文聲明:我哪裡做錯?」這則報導內容實際轉自中央社「面對謾罵 殺警案精神鑑定醫師沈正哲:秉持所學做判斷」報導。相同的內容,卻在編輯過程選擇使用具煽動性的下標方式。

我們也看到部份新聞媒體在報導之後,或是直接在網頁發起針對判決結果的網路投票,詢問民眾對判決的看法或是對司法有沒有信心,如「殺警兇手獲判無罪!基層警嘆:我們的命好像真的不值得」、「精神病患殺警判無罪,你對台灣司法有無信心?」。這類內容由於並未提供充足的背景資訊供民眾判斷;甚至標題或報導內容本身就存在對特定回答的誘導性,因此在本次觀測中,我們也將他們列入問題內容當中。

小結

在這次觀測中,不論是媒體粉絲頁的貼文內容,或是轉載的影片、報導,都有至少近40%在觀測中被列為問題內容,比例實在不低。這次觀測我們以貼文的成效優異程度排序,選取前100則貼文進行觀測。也的確發現,部份在觀測中有較多問題內容的媒體粉絲頁,相對的也有較多成效優異的貼文。

然而,藉由小編情緒性的發言、片面的意見,加上失衡的報導、煽情和聳動的影片後製或標題處理,獲得大眾的關注的同時,相對也讓渡了新聞媒體,在民主社會中提供完整且多元的資訊給閱聽大眾的社會責任。在這次的新聞事件中,甚至可能因為內容中存在的偏頗、煽動等等問題,加深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誤解,以及對於刑事精神鑑定的錯誤認識,對整體社會的負面影響甚大。

我們同樣將問題報導的資料整理成Excel檔放在附件中,提供給大家參考。另外,對於這次的判決結果和相關問題的討論,我們也整理了幾則值得閱讀的報導或評論文章,希望能幫助大家對事件本身和延伸的問題有更多的了解:

火車刺警案一審無罪:《刑法》19條全文寫什麼,法官為何很難判有罪?
這篇「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的文章內容主要來自中央社的報導,也相當完整的整理了各方說法,以及補充了對思覺失調症簡介和法律的科普知識。

【殺警判無罪】判決書3千字 敘明不做第二次精神鑑定理由
對於許多人關心的,本案不做第二次精神鑑定的問題。「蘋果新聞網」這則報導提供了相當充分的資訊。

鐵路刺警一審無罪:勿因不理解而恐懼,因恐懼而污名精神疾病
「鳴人堂」這篇前檢察官吳忻穎的文章,從自己的專業和經驗討論疾病污名化和介紹了司法精神鑑定的實務運作。

台鐵殺警案無罪》還要多少顆破碎的心 才能織起社會安全的網
「信傳媒」這篇中國醫大附醫鄭若瑟醫師的投書,討論目前社會安全網和公衛體系,在制度面存在的問題,也提出改善建議。

鐵路警察之死所暴露的警政之惡:應守護的是警察尊嚴,還是警察本身?
現職員警王惀宇在這篇投書中,分享了基層員警在勤務工作中所面對到的問題和風險。

 

[1] 新聞媒體粉絲專頁名單如下:ETtoday新聞雲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MSN 新聞 、NOWnews 今日新聞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ahoo!奇摩新聞 、中時電子報、Newtalk新聞、Initium Media 端傳媒 、TVBS 新聞 、CNEWS 匯流新聞網、udn.com 聯合新聞網 、信傳媒、上報 、中視新聞 、中天新聞52家族 、Kairos 風向新聞、三立新聞 、三立iNEWS 、I-Media 愛傳媒、自由時報 、芋傳媒 TaroNews、壹電視 Next TV 、呷新聞、華視新聞 、蘋果即時新聞 、風傳媒 、鏡週刊 、震傳媒 Z.media、公視新聞網 PNN 、蘋果新聞網 、即新聞 、報導者 The Reporter、放言 Fount Media、東森新聞 、毅傳媒、台視新聞台 、民視新聞 、年代新聞。

[2] 除了轉載自家新聞報導或是上傳Facebook粉絲頁的新聞影片,在100則貼文中也有像台視新聞這兩則快訊「搭火車逃票殺鐵路警察 兇嫌一審無罪強制就醫5年」、「殺鐵路警判無罪 蔡總統支持依法上訴」,只有簡短訊息的圖文;或是Yahoo!奇摩新聞做的新聞民調等形式。但這類貼文也都包含新聞資訊,故我們並未將他們排除在這次的新聞報導觀測之外。

[3] 雖然單一消息來源的片面取材情況,是我們在本次觀測中判斷新聞內容是否存在問題的重要指標。但實際上仍會以內容是否存在誇大、煽情甚至扭曲事實的情況綜合考量。部份情況下,如精神鑑定醫師對外界批評和質疑的回應;或是如柯文哲王琬諭江啟臣等政治人物針對相關政策、修法的發言,雖然僅有單一消息來源,在本次觀測中並未列入問題內容。

相關工作項目: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