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技術日益進步,無論是文字、照片還是影片,都能輕易生成出來,其成果甚至讓人難以分辨真假。然而,這項技術雖然方便,但也引發了不少倫理爭議。今年6月,《上下游》揭露台灣牡蠣走私產業鏈的重磅調查報導中,使用AI繪圖「再現」新聞場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對此,Readr總編輯簡信昌在臉書上直言:「代價就是部分讀者對於媒體的信任程度。」
針對這一現象,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將於8月14日至16日在台北舉辦為期三天的高中生營隊,匯集全台各地的高中生,透過大量的AI操作,從中觀察和反思AI技術帶來的影響,最終制定出一套「高中生觀點的AI規範」。這次營隊還將實地進入《報導者》錄音室,將三天的學習成果製作成Podcast,發揮影響力。
此次營隊重磅邀請政大傳播學院李怡志教授、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曹家榮教授以及東海大學哲學系甘偵蓉教授擔任講師,授課內容涵蓋AI使用技巧、原理、偏見與規範,旨在培養「善良的AI使用者」。營隊還特別邀請中研院助理研究員陳弘儒和Podcast品牌「聲歷其境」創辦人陳繹方擔任評審,對學員的成果和問題給予建設性的解答。
第六屆媒體素養營「善良的考驗」即日起開始報名,歡迎全台各地高中生利用暑假時間,於8月14日至16日齊聚台北,一起成為明辨是非的AI使用者。
活動已結束,成果與內容這邊請https://www.mediawatch.org.tw/node/10537
相關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