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3月13日 媒體新視界-大家一起來拼媒體

3月13日 媒體新視界-大家一起來拼媒體

主 持 人:管中祥

來 賓:陳淑純(大理國小教師)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3月13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節目預告:拼媒體?!到底要怎麼拼呢?今天為您邀請到大理國小陳淑純老師,來與我們談談如何與孩子們「拼媒體」,想知道什麼是「拼媒體」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了本集節目

文化行動主義,開催!

歡迎各位朋友加入「媒觀志工小組」,一起媒體介入、文化行動。

本學期的媒觀志工活動將於三月的第三週正式展開。以「文化行動主義」為題,希冀來參與媒觀活動的朋友們得以「用知識深化思考,以行動介入社會」的方式,一起討論當下的媒體時事、閱讀文獻、觀賞紀錄片、討論行動方案,促成「知識與行動」的結合。

同時,媒觀的雜誌《看!媒體》和廣播節目《媒體觀察站》,也誠摯邀請媒觀好朋友們一同參與節目後製、議題討論、雜誌編輯採訪等工作,希望藉由這些活動,可以成為「文化行動、介入媒體議題」的第一步。

以下是活動訊息,歡迎親朋好友一起來參加。
報名專線|02-2364-8917
報名電郵|tintincai@gmail.com

媒體添亂報導 媒觀呼籲媒體對都市原住民報導需理解原住民處境,不應呈現片面說法

聯合報於3月10日的報導〈原民搶住 三鶯橋下更繁榮〉指出三鶯橋下引來,扭曲原住民「搶建」,甚至形容三鶯橋下住民如同「細胞分裂般增生快速」。報導中,以大量負面辭彙形容三鶯部落,像是「大多數住戶是想乘機佔地,等候就地合法,或要求政府再提供資源,導致行水區違建問題沒解決,反而愈來愈尾大不掉」。此則報導不僅只重視單一消息來源,並且忽視都市原住民的歷史與社會處境。 通篇報導大多引用官方說法,或以沒有消息來源的方式呈現。報導僅引用三鶯部落居民的說法「我也不知道」就輕描淡寫地帶過。對於三鶯部落的不當的指控,卻沒有深入探訪部落居民,以了解真實的狀態。 這種片面的報導不僅違反新聞報導最基本的查證與公平原則,也傷害三鶯部落居民的生存權利,更會造成一般民眾的負面觀感,也將可能使台北縣政府以此報導作為「反對緩拆遷」的依據。 媒觀認為,媒體在處理類似議題時,不應該片面引用縣府方面的看法,而是應該親自訪談部落居民,以呈現報導的公正性,更需從歷史及結構性因素了解都市原住民處境。

[媒觀在社大]中山社大-3月5日 認識媒體-「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第一堂

今天是「做個獨立特派員」的第一堂課,現場來了許多曾在2月21日中山社大招生博覽會見過面的熟面孔,也有一些是之前就報名的學員,以及第一次來到這堂課試聽的夥伴.....
DSCN2430 今天的主題是「打開媒體的大門」,希望可以在這堂課帶給大家對於媒體的一些不同看法。首先小艾老師與大家分享了一些關於媒體使用的經驗,及公廣集團發展的介紹,經由討論後,大家也對公廣集團有新的的瞭解。之後再播放《有怪獸》這部公視製作的紀錄片,做為後半段進行討論的基礎。

3月5日葫蘆國小「打開媒體的大門」演講活動

管中祥老師於3月5日至台北市葫蘆國小,對該校5、6年級學生進行一場「打開媒體的大門」的講座。現場近300名小朋友,十分好奇對這麼多位小朋友,要如何進行有關媒體識讀的演講呢?

P1210282一開始,管老師利用大量的圖片,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而這些圖片大多是目前青少年朋友最喜愛的綜藝節目、歌唱比賽節目、卡通及偶像劇。當這些圖片用power point展現出來的時候,小朋友們幾乎都提起了興趣,想要知道接下來會講些什麼。

在演講過程中,管老師不斷走進去小朋友坐的地方,將麥克風遞給他們,讓大家都有發言的機會,談談自己與電視的關係。在這種互動的關係下,也讓小朋友可以主動思考自己的答案與管老師所說內容,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媒觀在社大]3月5日 認識媒體-「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第一堂

認識媒體-「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第一堂

今天是「做個獨立特派員」的第一堂課,現場來了很多新朋友的面孔,同時老朋友像是張琦姐、澤山大哥、玲婉姐都回來一起上課呢。今天的主題是「打開媒體的大門」,希望可以在這堂課與大家多談談對於媒體的一些看法。以《哈哈世界》這部紀錄片,做為進行討論的基礎。這部影片與其他的記錄片相當不同,利用「黑白片」的方式進行,在觀看的過程中就讓人「看得很不習慣」。此外,旁白台詞也沒有任何配音,讓我們必須「專心地看字幕到底在寫些什麼」。與我們一般的看電視的方式很不同,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情緒與精神上是比較放鬆的,但是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卻要集中精神地看。

(更多內文與照片,請見以下網址)

板橋在地社區觀察報
http://pcmwatch.blogspot.com/

華視的問題不是華視的問題

商業廣電生態下支持公廣集團之必要--- 華視加入公廣的坎坷路 時 間:2009年三月七日(六),上午9:00~12:00 地 點:中央社八樓嗜咖廳(台北市松江路209號8樓) 卓新論壇四系列共十二場之一 主辦單位: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中央通訊社 贊助單位:行政院新聞局 馮建三發言稿:「華視的問題不是華視的問題」 華視的問題不是華視的問題,同理,公視的問題、原民台或客家台或宏觀台的問題,也不是公視基金會、原民會、客委會或僑委會的問題。簡言之,公共廣電集團作為一個由政治力量授權,但又不是充分與完整規劃後的授權,其實若要對華視或其下各頻道的經營成效負責,也只能負責一部分,另一部份則是行政院的責任;並且,這兩種責任未必是何者大何者小的數量比重之問題,而是性質的分別。行政院不曾進行政治的仔細規劃在先,公視基金會的經營良窳在後,前者失誤愈多,後者追補的功夫就會大些。我們可以要求公視自助人助,但假使政府是壞竹,我們就不好期待好筍。 當前我們在討論華視前景及其任務的時候,這些事實必須正視。這是我的基本想法。 亡羊可以補牢嗎?取決於很多因素,解鈴還需繫鈴人,最大的因素是政治人物,也就是擁有決策權能的人(或一群人)究竟怎麼想、怎麼看。

媒觀社大課程起跑!教您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


媒觀這學期在兩間社大開課囉!有我們精心安排的課程,讓你一窺媒體製作的奧秘!還有實務課程,教你怎麼生動地用影像說故事,拍攝屬於自己的影片!心動嗎,快來加入我們吧!

[url=http://www.zscc.tp.edu.tw/]中山社大[/url]

上課地點|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55號(稻江護家)
時間|3月5日(四)晚上七點至九點半,共12堂
教師|林怡瑄(媒觀執行長)|朱妤(民生國中教師)
報名方式|請洽中山社大02-2597-3371

[url=http://www.pccu.org.tw/]板橋社大[/url]

上課地點|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段30號
時間|3月5日(四)晚上七點至九點半
教師|葉思吟(中國時報資深主編)|蔡蕙如(媒觀組發部主任)
報名方式|請洽板橋社大02-2968-5964

社大課程大綱

緣木求魚?要求一個獨立自主的原住民媒體

林福岳(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 要求一個獨立自主的原住民族電視台,這樣的訴求不是從今天開始的。2004年正在規劃原住民電視頻道的時候,當時原住民社群便反應,一個一年一度的原民會標案,如何可以做為經營媒體的模式?更重要的是,當出錢的主人是原民會的時候,做為一個媒體,要如何發揮監督政府的功能?如何成為真正屬於原住民的達到公共服務目的的媒體? 這個爭議直到2006年,爭論最為劇烈。2005年底立法院通過「無線電視事業公股釋出條例」,要求原住民族電視台(簡稱「原視」)自2007年1月1日起交由公視基金會辦理,公視基金會為此還公開辦理諮議委員和台長的遴選。不過就因為所遴選出來的台長其身分是個漢人,遂引發原住民社群對原住民電視台台長身分的激烈討論,同時也附帶被提及的,就是原住民電視台的專業問題。 什麼才叫做一個專業的媒體? 當時辯論的時候,很多人憂心的是,原住民有沒有專業的媒體人才?能不能製作出有水準的新聞和節目?當時有很多場的討論會,我都試圖提出一個基本的觀點,所謂專業媒體,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獨立性和自主性。

3月6日 媒體新視界-媒體的再現與產製(下)

3月6日 媒體新視界-媒體的再現與產製(下)

主 持 人:管中祥、蔡蕙如

來 賓:洪貞玲(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3月6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節目預告:

上週我們邀請了台大新聞所洪貞玲老師,與我們討論媒體再現的各種刻板印象,本週將持續上週的話題,持續討論目前台灣的媒體產製現況。一起來看看媒體的產製過程如何影響媒體的內容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