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緊急敬告: 敬請收到主旨為媒觀募款座談或媒觀募款實錄的E-mail, 不要打開, 立即刪除, 以免您的電腦中毒.

緊急敬告: 本會電腦因受駭客入侵, 敬請收到主旨為媒觀募款座談或媒觀募款實錄的E-mail, 不要打開, 立即刪除, 以免您的電腦中毒. 造成困擾, 敬祈見諒!

如果您收到一封主旨為媒觀募款實錄或是媒觀募款座談的信件, 請即刻刪除, 不要打開, 那是駭客入侵本會電腦所發的有毒信件. 很抱歉造成您的困擾, 如再有類似信件, 也請一律即刻刪除, 以免您的電腦中毒. 本會會儘快重整電腦系統, 謹再次對您受到有毒信件騷擾, 向您深致歉意, 也請您注意防範類似信件, 即刻刪除, 謝謝!

健全的媒體環境需要公民參與、業者自律與有效的國家管制--媒體改造學社、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對衛廣法修正之主張

一個社會的民主化過程中,媒體應該擔負公共責任、提升民主品質。然而,台灣自1993年電波開放以來,國家管制權能弱化,缺乏妥善規劃建構媒體環境之能力;媒體百花齊放下漸受市場俘虜,不只失去監督政府的功能,枉顧公共責任與侵害人權的現象頻生;公民社會對政治民主化、媒介民主化有所期許,表達意見與介入政策的管道卻仍受限。衡諸媒體的民主角色與當前現實條件,媒改團體主張,健全媒體環境應該透過公民參與、業者自律與有效的國家管制,並透過法律導引資源的提供,改善媒體產製環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二屆委員在施政信念中提出,其政策工具與手段使用,「在創造良好功能運作市場(well-functioning markets)的可能性」的同時,「對市場偏倚性的校正,相當程度加入社會文化價值的判準」。基於上述信念所擬定的《衛星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指向矯正市場失靈、轉向社會價值的修法方向,我們給予肯定。例如草案在結構管制中,明確化進退場機制,透過執照核發及換發釐清業者責任,以及促進數位電視頻道之公平授權秩序;在內容管制中,對置入式行銷進行規範,嚴禁新聞及兒少節目不當的廣告置入,捍衛閱聽人權益;在管制過程中,將公民諮詢委員會制度化,提供公民參與空間。

2月27日 媒體新視界-媒體的再現與產製(上)

2月27日 媒體新視界-媒體的再現與產製(上)

主 持 人:管中祥、蔡蕙如

來 賓:洪貞玲(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2月27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節目預告:
媒體所呈現的社會是否是真實的世界呢?今天我們邀請到台大新聞所副教授洪貞玲與我們談談媒體內容呈現的刻板印象與偏見。這些誇張化的刻板印象又是如何深植在我們的心中。

如果扮演「老人」,你會如何表現出「老人」的形像。同學們的回答相當一致,幾乎都是:「老花眼」、「碎碎唸」、「走路很慢」、「聲音低沈」、「駝背」。這的確是部分老人的形像,但也是社會對老人的刻板印象,但並非多數老人都是如此。這樣的情形就像是許多人腦裡認定「七年級生」等於「草梅族」等於「抗壓性低」的圖像。如果,我們對「年齡」、「世代」存在著這麼簡化的刻板印象,那麼對「性�別」、「階級」、「種族」,甚至是「疾病」的理解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2月20日 媒體新視界-推開媒體識讀的大門(下)

2月20日 媒體新視界-推開媒體識讀的大門(下)

主 持 人:管中祥、蔡蕙如

來 賓:余陽洲(世新大學新聞系講師、教育部國中小學媒體素享教育推廣計畫共同主持人)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2月20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節目預告:
從上一集開始,媒體觀察站節目將與教育部國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共同推出系列主題的節目內容,本週與上週即是「推開媒體識讀的大門」,將帶領聽眾朋友一起認識媒體識讀的推廣歷史與媒體識讀教育在現代公民社會的重要性與期所扮演的角色。

NCC第二屆委員給了數位電視一個機會/程宗明

NCC第二屆委員給了數位電視一個機會 程宗明 本屆NCC委員於今年二月公布了「衛星廣播電視法」的修正說明文件,此後引發一系列討論,這其中大部分鎖定在新聞節目之管制與置入性行銷之禁制等爭議上;然而在不起眼之三十六條修訂意旨上,我認為也十分值得討論與肯定。 本屆委員決議認為,原衛廣法第三十六條規範衛星頻道不得對有線電視系統進行差別待遇一事,早已過時。而改變的方向,是擴大辦理,要求將此一公平待遇的原則適用於其他數位平台。

2009台灣地方志紀錄片影展系列活動

想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脈絡、經濟產業、社區文化,以及社會變遷,地方志書是最好的史料來源;在台灣本土化深耕的今日,地方志的撰寫權利逐漸回歸於地方,而記錄的方式,也從文字、圖片、照片,進展到影音的記錄。希望藉由「達人講座」計畫,讓民眾有機會與專家們經驗對談,促進社區參與分享,共同播種紮根,打造地方書寫記錄的行動生力軍。鼓勵民眾拿起數位相機就可以為社區、家鄉紀錄、宣傳。讓新手上路不害怕!主辦:台北縣文史學會
合辦:台灣人權景美園區 表演36房 協辦:財團法人媒體觀察基金會、台灣立報、逗點創意劇團
1. 活動內容:2009年3月28、29日(週六、日),計二場
2.講師介紹:
◎夏聖禮:華梵大學建築系研究所碩士,2003~2008台灣地方志影展策展人,曾任光啟社節目部副主任、前大新店民主有線電視公司節目部經理、製作人、永和與新店崇光社大講師,現任北健有線電視公司節目部經理。作品有〈街頭巷尾〉地方文史節目系列;〈咱兜在十四張〉、〈百年滄桑~龜山水力發電所〉等,曾獲文建會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地方歷史建築紀錄片影展入選;新聞局有線電視教育文化金視獎;台灣地方志影展紀錄片優選。

客家影像人才培訓班開跑!全台社大免費招生中!

客委會主辦,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承辦的客家影像人才培育計畫—客家有情又有影,將於2009年春季班(三月初)展開為期36週的培訓課程。本年度將於台北市文山社大、宜蘭縣社大、桃園縣新楊平社大、新竹縣竹北社大、苗栗縣社大、台中縣山線社大、台南縣新營社大以及屏東縣屏北社大等八所學校舉行,活動全程免費,且輔導製作之紀錄影片將可參與活動尾聲的評選,競爭總共三萬元的鼓勵獎金!客家影像人才培育計畫從2005年開始辦理,至今累積了七十部以上由社區自主創作的客家社區影像作品,其中不乏獲得影展肯定或引發社區迴響的優秀作品。長期累積的影像作品,也將成為客家文化與俗民生活重要的記憶資產。

本活動歡迎社會各界共同參加,無論是否為客家人、有無影像經驗,只要對客家文化有熱誠並喜愛影像紀錄者皆可。本年度為了鼓勵學員積極創作客家影像,呈現更精緻的作品,將鼓勵優秀影片兩千至六千元不等的獎金,總鼓勵金額三萬元整,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聯絡電話:06-2516445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影像教育小組 曾也慎先生

傳真:06-2516455 E-MAIL: imagenapcu@gmail.com

2月13日 媒體新視界-推開媒體識讀的大門(上)

2月13日 媒體新視界-推開媒體識讀的大門(上)

主 持 人:管中祥、蔡蕙如

來 賓:余陽洲(世新大學新聞系講師、教育部國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共同主持人)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2月13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節目預告:從本集開始,媒體觀察站節目將與教育部國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共同推出系列主題的節目內容,本週與下週即是「推開媒體識讀的大門」,將帶領聽眾朋友一起認識媒體識讀的推廣歷史與媒體識讀教育在現代公民社會的重要性與期所扮演的角色。

延伸閱讀:
紀錄片「有怪獸」
https://www.mediawatch.org.tw/products/index.php?blogId=2

媒體教育素養電子報
http://distance.shu.edu.tw/97cte_news/e-news/enews_20090211_14.html#1

會訊第十一期「看!媒體」出刊了

11月初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台灣政府對於異議民眾的處理方式,引發侵害人權的爭議。其中,一群大學師生因而發起靜坐行政院行動,藉以表達對於執政者的不滿,進而發展為「野草莓」行動。在歷經兩個月的靜坐後,此行動目前轉進至辦公室運作。
先不論行動的意義和成敗,這次行動最令人驚奇之處,就是網路科技的運用。由於行動初期,主流媒體幾乎是持負面的報導,野草莓的網路直播確實扮演了「釐清真相」作用。但可惜的是,堅持「網路直播」的形式,卻忽略實體網絡的運作,造成坐在家中電腦前就能「參與行動」的錯覺;或是在台北場後期常看到靜坐區人數寥寥可數,但網路直播卻依然在進行等現象,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地方。本期會訊專題即針對運動/行動(movement 卅action)和媒體/介(media)的關係,將有進一步的觀察、反省和討論。
另外媒觀於去年9月間參加日本的全國公民媒體會議,此行獲益良多,體認到除了在報導內容的訓練外,想像力和創意的培養同樣也是重要的因素,詳細參訪過程同時刊於本期會訊。公民發聲的單元則訪問了板橋社區大學的在地實踐,看看他們如何經營社區議題,與民眾關心、行動生活週遭的公共議題。

「媒體改革的回顧與展望」論壇

歷經二〇〇〇年以來的政黨輪替與民主化,一般認為台灣的媒體已變得相對多元、自由與開放。然而,民眾對媒體的抱怨並沒有減少,而號稱「獨立機關」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對「媒體改革」似乎也未能發揮作用。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今日的媒體亂象?昔日媒體改革者所揭櫫的「黨政軍退出媒體」訴求,迄今的實踐情形又如何?民營的媒體生態現狀又對台灣媒體生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為此,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舉辦「媒體改革的回顧與展望」論壇,針對以上議題,邀請傳播媒體學者、媒體觀察社團代表、資深媒體人及前主事官員,進行研討與剖析。 主辦: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協辦: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教授協會、北社 時間: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上午8:30∼12:30 地點:外交領事人員講習所國際會議廳(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80號2樓) *請事先報名 聯絡人:楊芙宜(國展會執行秘書) 電話:02-2313-1155 #207 傳真:02-2313-1170 Email: ind.taiwan@gmail.com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