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元輝(本會董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十年了!象徵性的枷鎖雖然解除,實質性的牢籠卻依然存在;政治控制固然瓦解,秩序重建則依舊無解。
戒嚴與報禁解除二十周年時,筆者曾經為文分析解嚴後的新聞生態變化,一言以蔽之,就是政治力隱沒,市場力崛起。該文並進一步呼籲所有台灣人民必須捫心自問:如果新聞自由只是換得失序與失格的新聞生態,其進步之處又在哪裡?
如今十年已過,當時的憂思不僅沒有消解,反而有益加深重之感。誠然,新聞事業這些年來並非無所進步,事實上,在諸多從業人員與社會有心人士的努力之下,若干偏差作為已有所矯正,若干傳播弊病已有所改善,但整體而言,即使沒有進一退二之虞,亦存在不進則退之憾,新聞生態的問題似乎比十年前顯得更為複雜而難解。
如果還有人對上述評斷有所懷疑,那麼我們不妨平心靜氣自問:十年來,新聞媒體的數量固然增加,新聞資訊的總量固然提升,但新聞品質是否出現正向進展?具體以言,我們要問的是:十年來,新聞正確度是否上升?新聞多元性是否增強?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進一步追問:新聞工作者的勞動環境是否轉好?新聞事業的所有權集中現象是否緩解?這些問題的答案似已不問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