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每次發生重大社會事件,媒體表現總是引人關注,而這次的遊覽車翻覆事件也是如此。雖然事件發生之後,媒改團體即時於第二天發表聲明,呼籲媒體自律,同時並與衛星電視公會啟動自律機制,進行媒體自律。儘管如此,當上述機制啟動時,不少網民、鄉民依然冒出不少質疑,諸如:「自律機制有用嗎?」、「媒體會自律,早就光復大陸了」等語。
網民與鄉民這些批評其實不難理解!的確,在事件發生的這幾天,我們依然看到,「少數」媒體做出令人咋舌的新聞!例如:詳述旅行團最後的晚餐內容、總共吃了多少錢、推出罹難者的系列故事、記者到事故現場模擬,及說明事件如何發生等等。
這些只是新聞內容部份而已,更不用說談話性節目的「名嘴」,如何充當專家,甚至比檢調單位更進一步地隔空辦案與剖析事件!從這些現象來看,或可理解網民與大眾,為什麼會對「媒體自律」這一件事情如此輕蔑了。
但我們還是要說句公道話;有興趣的朋友,或可點選或翻閱十多年前的新聞,對比起來,就會發現當前侵入式採訪少了很多、家屬悲慟的畫面幾近於零!由此來看,台灣媒體在處理災難與事故新聞是有在進步的,只是進步幅度或許沒辦法讓大家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