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觀》媒體不意外─聯合報與囧星人之爭VS.孫安佐事件

文/陳珮云、黃泓瑜(本會專案企劃)

上週,聯合報願景工程與囧星人風波,除了引發大量網友在聯合報記者林秀姿,以及囧星人臉書貼文留言之外,網路上也有不少評論指向,此事件是舊媒體新聞專業倫理與網路自媒體特質碰撞之下產生的新議題。然而,比照先前三月中蘋果日報針對中天裁員人數的誤報一事,事後中天在報導中譴責蘋果日報製造假新聞,同樣是兩個媒體間的攻防,顯然此現象並非因新媒體而產生。此次囧星人事件引起廣泛討論,主因是大眾長期以來對媒體的不信任,加上囧星人本身知名度,許多值得討論的現象浮出檯面。另外,本週持續在新聞延燒的孫安佐事件,則在新聞媒體陸續以一個匿名家長為消息來源的爆料之中,帶來了爆料新聞與記者查證責任的討論

媒體不意外?也許大眾不是很了解的新聞媒體

大眾不滿新聞媒體素質的情況,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作為監督媒體的民間團體,我們最期待的是全民來監督媒體,協助新聞媒體環境更健全。然而,每當新聞出現紕漏、現場記者提了糟糕的問題,或者這次「標題不尊重受訪者」的爭議發生,我們看見大眾對「媒體」不夠認識,加上大眾長年以來對新聞媒體的負面觀感,導致大眾在網路上對新聞媒體及從業人員恣意謾罵。例如大家所討論的審稿問題,有人認為:「不能尊重一下當事人的意見嗎?」甚至要求公布訪談錄音和逐字稿以示真相。

此事件正好帶出了新聞專業倫理的議題,以及媒體素養的重要性。首先,新聞媒體作為第四權的公共角色-透過查證和客觀專業的表現,盡可能真實地呈現事件的真相,同時也確保新聞自由、獨立性與專業性。因此「應給受訪者確認報導內容」這樣的論點,可以說是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大前提

大眾一邊唾棄為政府及企業打廣告的業配新聞,卻又希望新聞能給受訪者「稍微」看看以示尊重,這是因不了解新聞專業倫理所致。新聞媒體在公共議題上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相對應之下大眾卻不甚了解,反倒顯示了民主社會的一大危機。

參與直播,公布錄音檔,就是真實嗎?

至於要求公布錄音檔及逐字稿的聲浪,則反映了全民媒體素養教育的不足。從新聞產製面來看,新聞是經由記者及編輯,利用採訪和查證而來的資訊作為材料,從專業判斷及道德自律產製。換言之,每一則報導都必定存在著框架,新聞除了報導事實之外,也有設定議題及促進公眾討論的功能。

然而,隨著媒體環境的變遷,以及商業媒體惡性的競逐,我們也才更需要對於所看到的內容加以思考與批判。但比起新聞報導,透過錄音檔、逐字稿,甚至是直播所呈現的「真實」就是真相嗎?其實,透過媒體呈現出來「媒介真實」不等於「社會真實」,採訪本身的議題設定,對話中的用字遣詞,乃至於直播的企劃與剪輯等,都是利用媒體來框架的真實。這也是媒觀長期推動媒體素養教育一再強調「大眾應該有知的權利」,大眾應該學習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更何況,如果新聞媒體只是將採訪過程中的材料全數曝光在閱聽眾面前,那是否還稱作新聞呢?是否也還具有它應該具備的公共角色呢?

查證是媒體應善盡的責任

另外,近日媒體以不具名家長爆料內容,報導過去孫安佐曾於康橋衝上舞台,說出恐嚇的話語。報導出現後,自稱康橋學生的家長在Facebook提出另一段影片,指出孫安佐並沒有出言恐嚇。對此,許多人也紛紛譴責媒體捏造假新聞,揶揄新聞是製造業。

一則新聞報導的消息來源是不可或缺的,當記者從消息來源獲得消息,也需要針對消息來源身份,以及消息本身做查證與判斷,例如爆料者是否為該校學生家長、爆料者與事件是否相關等,讓新聞報導更接近真實。

當記者已經由上述查證工作而作出報導,這篇報導就不是記者憑空撰述的「假新聞」,但若這則新聞還是出錯,此情況則是屬於記者經由查證,卻查證不周的不實新聞。

然而,我們進行這樣的釐清,絕非為了推卸媒體責任與錯誤,而是希望大眾可以更了解新聞作業流程。另外,一篇新聞報導並非記者單獨產製而生,新聞組織立場、編輯,以及管理者都會在守門過程中,來影響報導內容。在大眾不了解媒體組織的情況下,往往把這些問題歸咎第一線記者,形成大眾與記者互相傷害的局面,這卻無法解決新聞出錯與新聞組織問題。

擔任測謊機不是媒體的任務

許多人把記者當作測謊機來檢視,去年建中學生冒名受訪,一時在網路上造成許多討論。有人認為,記者總愛報導這類周邊新聞,又沒有查證,活該踢到鐵板;也有人認為,採訪是在學校進行,也經過校方協助,記者查證後認為是非常可信的來源,基於信任才做報導。此例可看出,記者與消息來源的之間有其複雜與微妙的關係。但是,現今網路越來越多的資訊與消息,要如何查證和檢驗,又做到何種程度的信任,成為了記者工作一大困難之處。

不專業的新聞帶來不信任感

或許有人認為,要大眾尊重新聞媒體的專業倫理,但是新聞倫理有盡到他們的責任和功能嗎?當今新聞充斥三器新聞,尤其媒體直接引用爆料社團影音做「轉播」,或是擷取網友回應來當作受訪的來源。若只是這樣的報導,新聞媒體儼然失去「新」的價值。例如,花蓮地震後的第一時間,最快揭露有房屋倒塌消息的,是附近的居民直接拿起手機做直播。然而有媒體搶快,反而還錯植倒塌大樓資訊,「真實」的價值也遭到挑戰。

除了客觀內容錯誤之外,許多新聞還有刻意放大部分事實、以偏概全、誇大煽動等的主觀錯誤,以及製造刻板印象、歧視、過度揭露隱私或報導犯罪手法、渲染靈異現象等不當報導。數起不專業的新聞報導,案例是舉也舉不完的。因此,也不難想像大眾對於媒體的不信任感,這也是當今媒體應該深深反省的:當獲取了越來越多的點擊率,反而失去了閱聽眾的信任,對於新聞價值與媒體組織本身,究竟是好是壞呢?

媒體素養教育與媒體監督並進,與媒體共好

我們從近期兩則引發新聞媒體與記者的事件,來討論台灣對於媒體素養教育的忽視,讓大眾對於媒體組織和產製過程,乃至於對媒體真實的錯誤想像,及其所可能帶來對公民社會的傷害。此外,也從兩事件中大眾及網友們的反應,看出大眾對於新聞媒體失去信心而產生的質疑,進而呼籲新聞媒體在這個後真相時代更應該落實事實查核,恪守專業倫理,堅持身為公器的應盡的責任與角色。

因此,近期本會與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已合作正式成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來協助大眾查核報導內容的真實性,藉由查核中心來建立嚴謹執行的事實查核機制,不僅希望能夠提升台灣社會的公民傳播素養,亦期可幫助新聞媒體建構更完善的查核系統,重建媒體的公信力

最後,我們再三呼籲政府重視媒體素養教育的落實,讓大眾更加認識新聞媒體,包括媒體組織以及新聞專業倫理。同時大眾也需要反思身為閱聽人的角色,當今媒體環境絕非僅媒體組織造成,我們身為閱聽人也參與在其中,例如不慎未經思考地轉傳與分享訊息,又或者是大多數人仍偏好點擊有著聳動標題的新聞。另外也邀請大家一起加入監督媒體的行列,當問題報導出現時,我們能做的除了恣意謾罵,更要實踐閱聽人的監督權,進行申訴或發表自己的意見,集結大眾的力量,才能逐步促成媒體、社會與大眾三方面的共好。

 

(本文亦刊載於風傳媒專欄:台灣媒觀》媒體不意外─聯合報與囧星人之爭VS.孫安佐事件?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