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觀》給15歲的你們:關於手遊廣告,大人們在吵什麼?

文/王今暐(本會辦公室主任)

最近各電視台新聞節目不斷重播某個手遊廣告,不曉得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新聞之所以把大人們認為「影響兒少身心健康」的手遊廣告播了再播,不只是為了吸引觀眾眼球,也是因為確實有很多認真的大人們在這件事情上針鋒相對,有人要保護兒少免受不當資訊之害,有人要捍衛言論自由,大人們都聲稱自己正在討論與你們切身相關的事情,但奇怪的是,他們幾乎都不徵詢你們的意見。

15歲的你們大約是國中3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沉重的課業壓力下,在大人要求你們參加的活動,或者維持生計的打工之餘,爭取一絲喘息的休閒生活空間,和朋友們討論著如何將有限的時間餘裕留給自己運用。或許你們平常並沒有機會或餘裕來關心,甚或也沒被邀請、不被鼓勵一起來了解,關於「手遊廣告」大人們到底在吵什麼?但我想花十分鐘告訴你們:

          你們有權利參與討論與決定這件事情,因為《兒童權利公約》保障你們參與決定攸關自身事務的權利,還有意見與表達方式應受尊重的權利。
          大人們在討論這件事情時,心靈受困於4組對立觀念構成的枷鎖,從而被限制了想像力。我身為大人中的一員,將為你們介紹我所觀察到的4組心靈枷鎖。

4組對立觀念,成為困住大人心靈的枷鎖
 

第一組對立觀念:自由放任市場  vs  政府積極管制

有人認為,為了保護兒少免受不當資訊所害,政府有責任事先審查電視節目與廣告內容,不能任由遊戲公司為了營利而在媒體傳播不當內容。另一方面有人認為,為了保障言論自由,電視節目與廣告內容應該任由市場機制決定,政府只能依法對不當內容事後究責,不能事先審查;這些人也認為預防兒少受害的責任在於家長而非政府。

前者主張政府積極管制言論,後者主張自由放任的言論市場,雖然他們的觀點看似水火不容、針鋒相對,但他們其實共享一些相同的信念:他們都預設了社會中每個人、機構、公司或團體發表言論的能力與聲量一樣大。因此,主張政府積極管制言論的人忽略了,政府可能會對不同人們的言論進行不同程度的箝制,並給掌控政府的人們言論特權。主張自由放任言論市場的人忽略了,在這個社會中比較有錢或權勢的人早已占據了主要的媒體空間,而且,也不是每個家長都有同樣的時間、經濟與教育程度與自己的孩子討論媒體上的資訊內容,很多家長不得不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才能下班回家與孩子相聚。

第二組對立觀念:有權責保護兒少的家長 vs 不負責任的家長

大多數人都認同,家長應該教給孩子大人認為的正確觀念,有人就說陪著孩子判讀電視內容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若孩子看到不當內容,責任在家長而非政府或業者。但也有人反駁說,根本無法預測電視會在什麼時候播出什麼不當廣告,家長難以無時無刻陪著看電視,要怎麼滴水不漏地保護孩子?

當責任完全歸諸家長身上時,就把大人分成了有權責的家長與不負責任的家長這兩種類型,這就引發大人們的兩種衝動:一是譴責政府沒有積極管制媒體內容,二是攻擊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家長不負責任。

然而,這兩種衝動都忽略了媒體自律機制的重要性、效果與限制。目前衛星電視、無線電視、各大報紙,都有行之有年的自律機制,他們擁有媒體和專業,又仰賴投資者與廣告主的經費來經營,理當善盡自身專業,逐步建立與遵循媒體自律的原則。

但如果你們不知道有自律機制的存在,這不是你們的問題,而是針鋒相對的大人們沒有邀請你們參與媒體自律的過程。根據《兒童權利公約》的兒少表意權與傳播權精神,大人們應該搭建起讓兒少也能參與討論和決定的媒體自律機制,並積極地尊重兒少意見,不能以課業忙碌、時間難約等等理由就將你們排除在外。畢竟,這是與你們切身相關的事情,關係到你們能或不能看到哪些媒體內容,也關係到你們能否獲取所需要的文化資源。

第三組對立觀念:有權力決定兒少生活環境的成人 vs 等待被救援的虛弱兒童

如果說,大人們很少想到邀請兒少一起討論關於兒少自己的事情,可能是因為大人不夠信任你們的智慧與能力。大人的這種心理我們都不陌生,也就是把「有權利決定兒少生活環境的成人」與「等待被救援的虛弱兒童」對立起來,然後呢,兒少總是被迫扮演被動、被決定與被成人指導的角色,難以表達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觀點。

因而,第三組心靈枷鎖,讓大人們忘記了《兒童權利公約》賦予他們尊重兒少表意權的責任,以及賦予兒少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

許多比你們年幼的兒少,早就已經在參與媒體內容製作,甚至主辦自己的媒體了,為什麼不能被邀請參與媒體自律的決策過程呢?

第四組對立觀念:無塵室般的環境  vs  有病菌的「自然環境」

當然,大多數家長認為保護兒少免受媒體環境之害是政府與家長責無旁貸之事。卻也有人認為家長不宜保護太過,將兒少放在彷彿無塵室般的媒體環境,應該讓兒少在有「病菌」的「自然環境」中學習生存之道,而「媒體不當內容」就是家長陪伴兒少「學習自主判斷的機會」。

不過,大人自己沒有發現的是,上面這兩種媒體環境都不是「自然的」,而是人為的產物。充滿不當內容的媒體環境,與無塵室般的媒體環境,都不是世界的自然狀態;資本主義的社會,為了刺激市場經濟活絡,在法規上讓不當內容有機會先露出幾百次才被檢舉下架,法西斯主義的社會,則是迫使每個人的思想與言論都變得同樣安全無害,無論這麼做會抹煞多少的創意發展與精神內涵。

無論擁抱哪一種看法,其實都跟大人們自己支持的信條、現下的生活方式有關。大人們真該仔細看看你們的實際生活處境,聽聽你們的願望與需求,還有你們家人的想法與苦衷(雖然你們並非每個人都有家人),而不是用偽裝成自然的媒體環境,讓你們無法想像截然不同的生活可能。

以上4組限制大人想像力的心靈枷鎖,是我目前僅能觀察到的,獻給15歲的你們。但願,你們可以超越這些枷鎖的桎梏,發揮你們原有的豐沛想像力。但願,你們的勇於行動可以幫助大人們解脫枷鎖,共同打造你們理想中的媒體環境。

 

(本文亦刊載於風傳媒專欄:台灣媒觀》給15歲的你們:關於手遊廣告,大人們在吵什麼?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